將服務意識根植於心
“出差一千裡,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個經典的“雷鋒故事”,曾經感染了幾代人。
雷鋒愛做好事,用今天的話說,他的身上具有強烈的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意識。從轉變作風的角度看,無論是各級機關,還是普通官兵,都需要強化這種意識。
近年來,寧夏軍區某給水工程團鑽井三連的官兵多次奔赴干旱地區,為群眾打出上百口深水井。其中,他們在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阿裡高原打出了18口甘泉。沒有服務意識作支撐,沒有甘於吃苦、勇於奉獻的精神,怎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軍隊人大代表、該連指導員韓瑜說,找水打井是服務人民的崇高事業,吃多少苦都值得,因為“每一個井架都如同一面軍旗,代表著人民軍隊的作風和形象”。
軍隊人大代表、北京軍區第261醫院副主任護師蔡紅霞,從事醫務工作30年來,一直堅守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服務患者達3萬多人次,被評為全軍學雷鋒先進個人。
呵護精神家園,需要無私的大愛。蔡紅霞告訴記者,她所在醫院的醫務人員無不以服務官兵、造福患者為榮。在她看來,隻有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才能對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不為私心所擾、不為物欲所惑。
勤儉節約好作風不能丟
上海警備區“南京路上好八連”是與雷鋒在同一時期涌現出的重大典型。“好八連”有著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這與雷鋒艱苦朴素的作風如出一轍。
今天,“好八連”的優良作風,已經成為上海市的一張精神名片。連隊30多名官兵被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聘為校外輔導員,每年作艱苦奮斗傳統教育報告近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好八連”指導員閆永祥介紹說,時至今日,八連官兵仍然堅持衣服被子自己洗,頭發長了自己理,鞋子壞了自己補,營具壞了自己修。
“這樣做不只是為了省點錢。”這位來自英模連隊的軍隊人大代表感慨地說,我們黨、國家和軍隊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雖然時代在變,生活條件在變,兵員成分在變,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好作風永遠不能丟。
黨的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央軍委也印發了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十項規定。這些舉措切中要害、針對性強,其中均強調了厲行勤儉節約,弘揚艱苦奮斗作風,贏得掌聲一片。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既是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內容,也是弘揚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軍隊人大代表、河南省軍區后勤部部長郝高潮對此感觸頗深。結合四總部日前聯合印發的《厲行節約嚴格經費管理的規定》,郝高潮告訴記者:“減少行政消耗性開支,將使我們集中財力聚焦戰斗力建設,這對於更好地保障軍事斗爭准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劉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