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編外雷鋒團”執著“播火”50年

河南省鄧州市“編外雷鋒團”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2013年02月28日15:52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變遷的是時代不變的是追求

“62歲的於彥斌入黨了!”得知這一喜訊,老戰友們為他舉行了專門儀式。當這位被組織考驗了42年的老兵庄嚴舉起右手時,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於彥斌是雷鋒的戰友,在1961年的施工中手負傷,雷鋒鼓勵他戰勝困難和挫折,還經常幫他洗衣縫被。退伍后,於彥斌在一家企業當油料保管員,一干就是28年。於彥斌很原則:“國家的油個人一滴也不能用!”他不僅卡住了人情上的跑冒滴漏,還從空油桶裡摳出了60多噸油料,人稱他“於老摳”。退休后,於彥斌義務擔當“編外雷鋒團”展覽館清潔工和300畝“雷鋒林”管護任務,每天一開館准時來上班。

半個世紀風風雨雨,困難和考驗接二連三。像雷鋒那樣,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在這些老兵心中堅如磐石。早些年,鄧州市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這些老兵中有110多人先后下崗。為了生活,他們有的擺地攤收廢品,有的進深山墾荒種地,沒一人向組織上張口伸手。

丁士豪和雷鋒一個連隊,復員后安排到企業,先后3次上崗又下崗,最后還把“飯碗”留給更困難的人。當年58歲的丁士豪沒向組織張過一次口,帶著老婆孩子到鄧州市湍河南岸承包荒地和養蜂。灘頭一座簡易房內,端端正正貼著雷鋒像﹔每季度最后一天,他都准時出現在村委會交黨費,這個習慣已堅持14年。如今,走上富裕路的丁士豪談起當初的選擇更自信:“什麼時候都要聽黨的話,為國分憂。”

老去的是容顏沸騰的是熱血

“我沒給咱‘雷鋒團’丟臉吧?我像雷鋒嗎?”彌留之際的高士林,凝視著前來送別的戰友,斷斷續續地尋問著。這是他一生的願望和追求!在他的生平中這樣記載:高林富是“雷鋒團”轉業干部、鄧州市城郊鄉煙站站長,40年中18次被評為“學雷鋒標兵”。

戰友相聚時的人一年比一年少。當年560名青春男兒,如今已186人離開人世,健在的也都是年過七旬的白發老人,可談起學雷鋒激情不減,踐行雷鋒精神腳步不停。去年12月23日,“編外雷鋒團”5位老兵應邀來到南陽理工學院禮堂做報告。台上,老兵們面對面回答大學生們的問題,聲音高亢,激情四溢﹔台下,掌聲陣陣,贊嘆不已!

這是一群激情老兵。與記者座談學雷鋒,講到動情處,他們起身朗誦“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引吭一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每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8月15日雷鋒犧牲日,都要結合形勢開展富有成效的活動。正是通過一次次活動,弘揚雷鋒精神,激勵自己:一生都要無愧為雷鋒的戰友!

“我志願加入‘編外雷鋒團’,永做雷鋒精神傳人……”2月16日9時,鄧州市“編外雷鋒團”展覽館前,“薪火”營102名新成員入營儀式正在舉行。至此,他們已有4856名成員。

“我們16年間23次‘擴編’,目前還有12000多名群眾申請加入。”“編外雷鋒團”團長宋青梅告訴記者,盡管老戰友們去世的一年比一年多,但“編外雷鋒團”群體不斷擴大,弘揚雷鋒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一代相傳。

據鄧州市人武部部長劉育青介紹,自從1960年560名鄧州籍戰士入伍到“雷鋒團”后,42年間“雷鋒團”沒有在鄧州市接過兵。2002年,經與沈陽軍區協調,鄧州市每兩年選送100名優秀青年入伍到“雷鋒團”,退伍回鄉后再加入“編外雷鋒團”,以此影響和帶動987名鄧州籍入伍到各部隊的復轉軍人先后加入“編外雷鋒團”。他們弘揚雷鋒精神,反哺民兵預備役建設,有167人擔任基層民兵營、連長,先后帶隊執行急難險重任務38次,次次圓滿完成。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