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找上門來
盡管得到認可是艱難的,但經過不懈地努力,郭清和駐京團工委的名字還是慢慢地在打工者群體之間傳遞開來,時間長了,有些農民工主動找上門來。
來自河南內黃縣的陳剛就是主動找上門的求助者。
這名招呼了幾十個老鄉一起在工地上忙活了大半年的包工頭,遭遇“工資拿不到,老鄉面前沒法交代”的窘境。他和兄弟們曾經上訪過,也曾試圖通過和平談判去解決問題,但最終都沒能要回自己的工資。
“當時80個農民工把北京通州區政府圍住,希望政府能替他們給討個說法。”郭清說,當她出現在這群農民工面前,操著家鄉話告訴他們自己是來幫他們維權的,沒幾個人相信她。直到她跟工程方理論起來的時候,這些農民工才知道她真的是來幫助自己的。
如今郭清已經幫他們走上了訴訟的道路,盡管經過5次開庭,還是沒有結果,但郭清還是願意為那些尚在等待的農民工努力堅持。
這樣的求助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她曾幫助過一位在工作中意外斷指的農民工爭取到了應得的補償,也曾幫助幾名務工青年爭取到了公司的社保。
很多時候,維權道路走得並不容易。郭清常常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農民工調查、取証。“因為法律意識的薄弱,農民工一般處在被動地位。”
去年的一個維權案件就曾讓郭清費了好大的力氣。“37個建筑農民工被拖欠19萬元多的工資。”她說,這個案例不僅涉及人數多,涉及金額大,最關鍵的是根本找不到証據。
“對方做得很完美,包工頭找了黑社會,逼著農民工拿著錢拍照,然后讓他們在空白紙上簽字,做成工資的收據和勞動合同。最后在深夜,開著車把這些農民工拉到不同地方扔下。”這樣棘手的事情到了郭清這裡,通過堅持就勞動合同進行鑒定,與工程開發商的法務部門長時間協調,那些農民工最終拿回了自己的血汗錢。
去年5月,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與河南省駐京團工委在原來權益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河南務工創業人員法律服務中心,更多的人找到郭清,她在北三環的那間辦公室常常擠滿了來求助咨詢的農民工。
“每天接到的咨詢電話都有十幾個左右。”中心的志願者姚飛負責日常的接訪咨詢。事實上,因為有太多農民工維權的事情需要做,郭清很早已經聯系了一批法律工作者一起來推動這個事情,從最初隻有3個志願者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支100多人的志願者團隊。
郭清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為農民工維權這個工作中來,在將來,不僅為河南在京務工青年,也會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陳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