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斌 白雪峰
2013年02月19日09: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講課,就要走進人的心靈
這是滿開宏的普通一課,講的是中國近現代史。
像往常一樣,他提前10分鐘來到教室,把隨身攜帶的一個小紙盒放在講桌上,轉身踱出了門。上課的號聲還沒響起,學員們就陸續走進教室,幾名學員從兜裡掏出一些紙條放進了紙盒。
開課了。滿開宏打開投影儀,幕布上出現了幾幅圖片:有入列不久的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有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鐵甲艦,有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還有東印度公司運送鴉片的商船……一幅幅圖片,讓血氣方剛的青年學員群情激奮、不能自已。
“讀史知興替,鑒史瞻古今。中華帝國由盛轉衰,中華民族幾經沉浮。盛世有何患?恥辱從何來?革命循何路?復興向何去?”
像評書,似清口,滿開宏縱橫捭闔,娓娓道來。一堂課罷,學員們意猶未盡,連坐在后排聽課的幾位領導也禁不住帶頭鼓起掌來。
一如往常,滿開宏為這堂課准備了若干種教案:開頭先讓學員看一段某學者的講座視頻《林則徐是千秋罪人還是民族英雄》,再舉行分組討論﹔或者先從鴉片戰爭中八旗軍和英法聯軍兵力對比說開去﹔又或者從成龍的電影新作《十二生肖》談起,追溯圓明園獸首的遺蹤……
他揚了揚手中的紙盒對記者說:“今天學員們提問的紙條又為我提供了個好點子,可以從大家熱議的釣魚島問題談起。”
區區一堂預備課,需要如此煞費苦心嗎?面對記者的疑問,滿開宏說:“猶太人有句諺語:世上有兩件難事: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把別人的金幣裝進自己的口袋。講課不難,講好不易。不細細琢磨,絕對走不進聽眾的心靈。”
願意用一生追求“大道理”
“琢磨”,簡單的兩個字背后,是滿開宏對教學的無盡求索。
為提高講課水平、觀察聽眾反應,他對著家裡立櫃的鏡子練儀態,還把未婚妻帶到教室,一講就是三四個小時﹔為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他攢錢買了個錄音機,一個夏天竟然磨光了磁頭。
鄰居們對這位教授的“愛琢磨”也頗有微詞,“你們家怎麼經常夜裡三四點鐘亮燈,還有人樓上樓下、屋裡院外來回溜達?”妻子苦笑著說:“那准是滿老師在備課。”
講了28年課,滿開宏說自己“越講膽越小,每遇大課更緊張”。他總結了自己的上課三步曲:課前緊張上廁所,一上講台就入戲,課后回憶總遺憾。
一堂課怎樣才算成功?滿開宏有自己的答案:台下掌聲一片不見得效果好,學員們走出教室,還在低頭沉思,這才算好課。
在滿開宏看來,“教書”是一門職業,“教育”卻是一項事業。盡管上課時面對的只是百十位學員,但他們背后卻是部隊千千萬萬的官兵。“把今天的學員當成明天的將軍,你就知道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有一次,一位“款爺”指著桌上一瓶洋酒對滿開宏說:“你成天給人講這些大道理,能換來這瓶酒錢不?”
滿開宏說,“你瞧不上的這些道理,我願意用一生追求。沒有這些,你也過不上今天的好日子!”
正是因為內心有著“一生追求”的東西,滿開宏28載軍旅裡,立過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教學科研成果獲獎無數,可那些記載榮譽的獎章証書,卻沒存下多少。而他的辦公室前后搬了四五次,搜集的剪報資料一張也沒丟﹔學員們上課提問題的小紙條,他分門別類整整貼滿了3個厚厚的剪貼本。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