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組織有了規范分工
在南安市洪瀨鎮,有一支家喻戶曉的民間志願服務團隊——南安市心願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成立5年來,該服務隊已有正式注冊志願者500多名,預備志願者2000多名,去年還被評為全國“優秀社區志願服務隊”。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志願者人數越來越多,如何進行志願服務的規范分工,成了擺在服務隊面前的問題。
去年11月初,依托鄉鎮“大團委”建設,心願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秘書長黃清火找到了一條解決問題的路子:根據不同的服務類別建立起了7個團支部:醫療救助小組團支部、社區助老小組團支部、抗洪救災小組團支部、環保小組團支部、關愛農民工子女小組團支部、扶貧助困小組團支部、愛心助學團支部。
“做志願服務的人最討厭玩虛的。”黃清火說,剛建團支部時,有人曾擔心團支部“隻做形式搞些不靠譜的東西”。
“現在,服務隊成員都有了清楚的定位。”環保小組團支部書記黃連水介紹說,根據環保服務類型,他們又進行了細致的小組分工,包括家園清潔小組、環保宣傳小組、東溪水資源檢測小組、廢電池回收小組等。
“團支部的建立,使得志願者服務隊的服務更加到位,質疑的聲音也漸漸消失了。”黃清火高興地說。
搭建鄉鎮青年交流平台
從外地到南安市水頭鎮工作了6年的陳梅揚,還是“沒有感覺自己是水頭人”。
25歲的陳梅揚來自福建仙游縣,現在是水頭鎮一家茶葉店的經理。在外打工的生活比較單調,陳梅揚稱之為“店鋪、住所,兩點一線。”
“茶葉店的員工都是女青年,平常大家都在一起工作,工作內容又相差無幾,所以相互之間可交流的東西不多。”陳坦言,大家渴望與鎮上其他年輕人多交流,只是缺乏一個合適的交流平台。
去年11月中旬,在鎮團委幫助下,陳梅揚所在的茶葉店建立起了團支部,包括另一家分店在內的12名女青年重新回到了團組織的懷抱。作為團支部書記,陳梅揚目前正著手組織與其他團支部的交流活動。“有了這個平台,現在可以名正言順的與其他組織建立聯系了。”她透露,近期將與鎮裡一些協會的團支部開展聯誼活動。
水頭鎮民營企業發達,流動人口多是其一大特點。水頭鎮團委副書記許柏鬆說,從去年10月份開始,鎮團委就組織了鎮村兩級團干和青年志願者進行調查了解,摸清青年聚集規模,以便實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相信這次鄉鎮‘大團委’能很好地為這些青年搭建一座交流溝通的橋梁。”
因地制宜把青年組織起來
“建團是基礎,規范是保証,活團是根本。”團南安市委書記傅清霖認為,“大團委”建設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團組織的數量,而是要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把鎮區內的團員青年真正組織起來,實現對農村青年的全覆蓋。
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團南安市委注重引導鄉鎮整合轄區內各方力量,跨行業、跨領域建團。如水頭鎮結合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將鄉鎮直屬團組織直接建到重點項目中,成立了水頭鎮“324新復線”項目團支部、水頭五裡橋文化公園項目團支部、水頭鎮中小企業營運中心團支部。羅東鎮團委探索跨部門共建方式,在派出所、工商分局、國稅分局等青年集聚的單位中建立了團組織。
在工作督導方面,團南安市委建立了領導分區包干、機關干部聯系駐鄉(鎮)、督查通報等3項制度,明確鄉鎮團組織書記為大團委建設第一責任人。他們把基層團建工作基礎好的水頭鎮、侖蒼鎮、梅山鎮、洪瀨鎮、羅東鎮確定為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示范點,組織各鄉鎮團委書記到典型點參觀學習,以典型的案例激勵指導已建團未開展活動的鄉鎮團委在完成組建任務后打造“一體兩翼”的工作新格局。(王選輝 陳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