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目標與國家命運
15年前,德國的普茨邁斯特曾經是梁穩根崇拜的對象。5年前,他們成了激烈的競爭對手。2012年,曾經的偶像成了梁穩根的首個目標。33天,擊敗眾多競爭者。在對普茨邁斯特的並購之后,三一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如火如荼的現代化建設,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外資工程機械品牌大舉進入,國產品牌佔不足5%的市場份額。近10年,工程機械行業是中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三一重工以歷史使命的強大勢能,舉著民族產業的大旗,以品質改變世界的理念,在工程機械行業中不斷進行創新,一舉成為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扭轉了行業態勢。
“實業報國”一直以來是梁穩根最初的夢想。如今,26年風雨沉浮之后,梁穩根的夢想照進現實。不過,在梁穩根看來,他今天取得的成績,與他青年時代立下的“產業報國”理想和遠大的人生目標相比,還微不足道。他說,隻有將個人目標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一個企業家的自我價值。
這一切都顯示了他對目標極其執著的性格。這在他申請入黨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堅持了18年,等待了18年。
作為民營企業家,入黨曾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梁穩根卻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黨”給的。他希望黨和幫助他的人,都能體查自己的感恩心態。
他為道童村困難戶支付農村醫療保險的個人應繳部分﹔在2010年試圖並購洪源機械廠時,他分發給到三一參觀的老同事一人5000元紅包。對曾幫助過他的洪源廠廠長王福全、老縣委書記陽花萼、恩師翟登科等人,梁一直予以各種關照。翟登科已於2002年3月去世,未能共享三一上市的輝煌,其子翟憲如今繼承著父親的財富。
2002年,黨的十六大對黨章作出修改,把黨員發展對象裡“其他革命分子”修改為“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梁穩根2004年加入共產黨。再之后,他成為了十七大 、十八大黨代表。他說,創建於1989年的三一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祖國昌盛的產物。
在上市前三年的關鍵時期,三一重工共獲得約1.12億元稅收優惠,是其三年淨利潤總數值的31%。
2001年,上市的前一年,三一集團成立了集團黨委。截至2011年,三一集團黨員已有5000多人,其中近560名黨員走上重要工作崗位,佔干部提拔總數的56%。今年上半年,中央黨校專程到三一集團進行調研,課題組在校報《學習時報》中發表報告。執筆人認為梁在公司試驗非公企業黨建時,已將其作為“政治使命”。
現在,三一各公司每年新推動近400余名骨干入黨。黨委要求業務骨干盡量在黨支部任負責人或委員,未來不僅考核他們的經營業績,也要考核黨建工作。
梁穩根說過:民營企業相對於國企來說是絕對的弱勢群體。“國有企業有強大的政治資源,但民營企業沒有。”
黨的十八大期間,梁穩根再次公開向黨表達感恩,但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強烈關注和討論,並遭遇各種解讀。
關於兩次當選黨代表,他認同“這充分體現了主流價值觀對民營企業的認可,也代表著黨和政府對這家民營企業及這個民營企業家,乃至這個階層的認同和支持”。
梁穩根說:“我當然希望民營企業黨代表的比例更大,但有這麼一個比例已經非常不錯了,十六大以前,我們不但不能當黨代表,連入黨都不行,如今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他說,“我在很早以前就想入黨。因為共產黨員是有理想和追求上進的人,你到外面說,我是共產黨員,也會獲得更多尊重。年輕的男人,如果是共產黨員的話,找對象都要方便一些。中國的女孩子是愛共產黨員的,因為共產黨員有理想,有獻身精神。”
他還用夸張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情感。他說自己沒有移民,三一的董事也無一移民。“即使生一千次,也要生在中國。死一千次,也要死在中國。”
有人問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當黨的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會如何抉擇?“我不是講假話,我將堅定不移地以黨的利益為第一,如果現在共產黨要我把三一重工交給她,我也會非常高興地交給她。我的生命都是共產黨的,何況廠子。”
可能,他本想在光棍節這天增加點幽默氣氛,而且在上一個年代,梁穩根的話聽起來也很平常。並且,如果用官方正統的語言秩序來表述這些意思,也不會引起關注。但實際效果上,他這番話在網絡上引起的轟動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從這件事情,有人看出了他的淳朴,但也有人解讀為精明﹔有人認為這反映了他對政治語言把握的生疏,但也有人解讀為他的深諳政治。關於他“棄商從政”的類似猜測,在他“遷都”的傳聞中仍然沒有停止。
但顯然,從地下室起家到撼動全球重型設備行業,梁穩根是一個滿分的實業家。一旦做到這個份上,棄商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中華兒女》雜志 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