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廣東共青團探路,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

順德:在杏壇青年坊找回童真

2012年12月24日15: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恆仔的故事是杏壇青年坊(以下簡稱“青年坊”)的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個案。

  恆仔的媽媽已經過世,爸爸不知所蹤,家裡僅靠姐姐打工賺錢。恆仔16歲了,輟學在家,整天不出門,偶爾一次打開家門,也是跟一群不良青年出去混。有時候,鄰居都能聞到這個家裡傳出的異味,“不打掃的味道”。居委會走訪、勸解過,但效果不佳,便將這個個案轉給杏壇青年坊。

  如何打開這個孤獨孩子的心扉呢?社工將恆仔約到籃球場上,一場流汗運動后,坐在球場邊聊起了天。交流中,社工知道恆仔喜歡做飯,便熱情邀請他來青年坊的廚房做事。

  恆仔終於走出一個人的世界,每天坐著公交車從家裡趕到青年坊。那時還是冬天,恆仔洗菜的手被凍得通紅,社工們心疼他,他便擺擺手,說:“沒事。”吃晚飯,社工們特地跟恆仔坐在一起,多跟他聊天。

  社工們經常鼓勵恆仔。在青年坊工作了兩個星期后,恆仔主動去找工作,成功進入附近的一家塑料廠,“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黃幸琪高興地告訴記者。

  對問題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輔導和家庭關系指導等服務,促進青少年及家庭的健康成長,是黃幸琪所在的杏壇青年坊的主要工作之一。

  杏壇青年坊是團順德區委積極引導、打造團屬“青年根據地”的做法之一,作為“探路者”肩負期望:一是作為青年社會組織的孵化基地,吸引青年社會組織進駐,為他們提供場地﹔二是引領青年社會組織,依托青年坊,為社區青年和群眾開展社會公益、義工服務、文化創意等活動,豐富社區青年生活,營造和諧社區氛圍﹔三是依托青年坊深入社區青年,了解青年實際需求,掌握青年現狀,為更好地服務青年提供參考。

  在“家門口”上完軟陶課,“@SM-翠兒要堅強”第一時間發微博。雖然照片上的陶制小玩偶還有些東倒西歪,但她興奮地寫道:“今天(我在)青年坊很開心,好似找回了童真!”

  杏壇青年坊依托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與社工聯合開展青少年服務。暑假期間,青年坊與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合作開辦了一系列免費的興趣課堂,有近千人次的青少年參與。

  另外,作為青年NGO培育營,杏壇青年坊引入13個青少年社團作為孵化對象,指導建立和完善組織架構和章程之余,還通過推介活動,籌措10萬元的社會資源支持青年坊建設。

  黃幸琪的名片上印著“行政社工”,她既是一名工作了8個月的新團干,又是青年坊的社工。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因為基層工作的關系,她還是敏感地察覺到周圍年輕人的想法:“很多人都有碎片時間,但尋找不到合適的服務平台。”

  黃幸琪這樣理解樞紐型社會組織:“要做好整個鎮的服務,僅靠幾個社工,或者一個社會組織是很難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架設溝通橋梁,讓各方資源在青年坊集聚,他們自然會跟進繼續。”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