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贤彪
作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献礼大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真实再现了邓小平在中华大地掀起改革狂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画卷,热情讴歌了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雄才大略、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其中,他在第三次复出时所讲的一段话,正是这种境界和人格魅力的最好注脚。
在一代伟人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曾有“三起三落”的非凡经历。他第三次复出时,已年届73岁。面对当时百废待兴的复杂局面,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应该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在不多的余年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段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位古稀老人壮心不已的高远志向,展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自古以来,在“做事”与“做官”的问题上,总是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在中国,“官本位”思想历来颇有市场,受“学而优则仕”的熏陶,不少人把做官看得很重,一门心思想做官、做大官,似乎官位越高,自身的价值就越大,就越有光宗耀祖的资本。殊不知,那些精于做官之人,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有的只是昙花一现;倒是那些为民做事的人,大都朗朗乾坤存正气,浩浩青史留美名,正所谓“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毛主席早就说过,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做事在前,做官在后;淡泊名利、专注事业;服务为重,官位为轻,应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像朱德等开国元勋,早年虽然已在旧军队里做了大官,但为了革命,他们毅然放弃高官厚禄,选择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劳苦大众打江山的人生之路;焦裕禄、孔繁森、沈浩、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光大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把自己的美好形象留在了人民心中。在他们身上所展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甘为公仆耻为官”的境界,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如何为官做事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要做事,不要做官,就要勤政敬业。明代政治家吕坤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高一步,责任更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中,我们也可以形象地看到这种做官的勤政之苦。一次,他被派往云阳赈济灾民,结果他“夙驾抵府命,冒炎不逞息。百里次云阳,间阎问漂溺”,顶着烈日,急急忙忙地赶往灾区,“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可谓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今天的为官者,虽说工作条件比古代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担子的沉重、工作的艰辛并未减轻。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和人民的期待,绝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以忘我的精神、昂扬的激情、求实的作风,挑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担,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如果有责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工作消极、作风疲沓,就会错失机遇、贻误工作,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
要做事,不要做官,就要敢于担当。邓小平同志复出之后,无论是果断否定“两个凡是”,还是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错误;无论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障碍,还是冲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无论是扶持改革开放中的新生事物,还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都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一段时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无疑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今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如何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更需要有坚定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和改革魄力,需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披荆斩棘、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患得患失。实践证明,有责任、敢担当,才能攻坚克难,干出一番事业。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使群众寒心。
要做事,不要做官,就要摈弃私欲。榆次老县衙有一副对联:“大其牗,天光入;公其心,万善来。”意思是说窗户开得大,阳光就享受得多;凡事秉持公心,各种善念善举就会出来。而私欲则能使人丧失原则,丧失立场,丧失气节,“利令智昏”。时下,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误,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抬头。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说到底仍是一种私心杂念,是一种对纠正“四风”的消极情绪,必须彻底纠正。否则,不仅难以振奋精神干事业,还极易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去。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和作风建设的深入,“当官不易”日益成为常态。为官者不仅面临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而且承担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压力;不仅要接受问责的考验,而且还面临权力运行的风险和糖衣炮弹的诱惑。因此,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得 “心底无私天地宽”,实实在在为民干事创业,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