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 张强红
2013年09月03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近期参与了试用期满副科级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在负责的6个单位中,被考察人在测评、谈话中一路绿灯、满堂喝彩,但是在考察结束时,却有2个单位负责人私下谈到某某同志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当我们反问考察时为何不说,他们赔笑说“为了不影响他人前程”。
一句“为了不影响他人前程”,无疑是典型的“好人主义”作祟,让人很无语,组织的信任被遗弃,群众的期盼被漠视。由于能力和政绩“瑕不掩瑜”,权力和利益“权衡博弈”,竞争和机制“定向取人”,考察组也乐做好人,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扶上马送一程。而一些参与谈话的人心存顾虑,“浅尝辄止”讲三分留七分,“蜻蜓点水”谈感觉凭印象,“锦上添花”讲优点讳缺点,更有甚者讲违心的话,造成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长此以往,任由滋生蔓延,好干部难以选上来,而一些德才平平、投机钻营、道德败坏的反而拔得头筹,助长的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如何全面准确科学地考察识别干部?应当进一步扩大干部考察和公示的范围和时间,广泛调动熟悉考察对象的干部和群众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讲真话讲实话,既可台面上讲,也可私底下反映,认真对待,实地调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聚焦考察,看“大德”察“小节”,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对消极应付组织考察、提供虚假信息或不是材料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坚决落实谁考察谁负责、谁失误追究谁的考察责任制度,提高考察识别干部的准确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
栏目邮箱:rmrbdylx@126.com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3日 17 版)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