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222
一大早,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南湖街道文化路社區門前的小廣場已是一派熱鬧景象,“就業大集”火熱開場。社區居民孫保國拿著社區網格員提前送來的崗位表,穿梭在各個攤位間逐一了解情況。“這些崗位都是網格員替咱篩選過的,離家近,工作時間也合適。”幾年前因意外致殘長期待業,這次在“就業大集”上,孫保國成功應聘成為社區食堂送餐員,臉上的陰霾也一掃而光:“能自食其力,心裡踏實了。”
不遠處,漆扇彩繪公益攤位前圍滿了人。智力殘疾的小妮專注繪制著扇面,一旁的家人滿是欣慰:“從沒想過小妮能掌握這門手藝,是社區‘暖心課堂’給了她出路。”南湖街道針對失業人員、低收入群體等重點人群,依托社區“暖心課堂”持續開展精准就業技能培訓,月嫂家政、清潔維修、漆扇彩繪等課程種類達10余種。
“這是我們響應沈陽市‘舒心就業’政策的具體行動。”南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吳艷華介紹,“對有困難的居民,我們建檔立卡、跟蹤幫扶,確保一幫到底。”僅2024年以來,已有579名居民在家門口捧上了“稱心飯碗”,轄區就業服務正從過去的“人找崗位”轉變為“雙向奔赴”。
“做好基層治理,關鍵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吳艷華介紹,今年年初,市委組織部出台了沈陽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南湖街道認真落實有關要求,把各級黨組織貫通起來,既突出街道黨工委的“龍頭”作用,實現組織體系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又豐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工作內涵,整合調動轄區各類資源,匯聚起“一核引領、多元共治”的強大合力。
金源新村小區正受益於此。走進這個老舊小區,路面整潔、停車有序,往昔的臟亂差早已不見蹤影。“多虧黨支部把大伙兒擰成一股繩。”一位老住戶感慨。
小區探索出的自治好路子核心是“黨支部引領、業委會執行、居民共參與”。小區黨支部書記鄒鳳梅介紹:“涉及小區的重大事項向業委會提報,由黨支部與業委會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在沈陽市委組織部全面推進“紅色物業”建設的背景下,街道、社區黨組織強化對物業工作的領導。在黨支部的精細化管理和居民的共監共管下,金源新村小區實現了高效自治,12年來物業費始終穩定在0.8元/平方米的低位,年底結余還能為居民分送米面油,讓居民共享治理紅利。
黨建的“繡花功夫”,同樣在鱗次櫛比的商務樓宇裡精細施展。在三好街同方廣場樓宇黨群服務中心,一家道路橋梁維護企業的林經理難掩興奮:“過去靠人工巡查效率低,轉型又缺技術伙伴。樓宇黨委‘入企走訪’了解到我們的難題,馬上幫我們對接到北斗產業園的無人機技術企業。以前同在一棟樓都不認識,現在合作框架都談妥了。”
“這正是我們打造樓宇黨群服務中心的初衷。”吳艷華表示,商務樓宇是“豎起來的社區”,樓宇黨建已成為新時代基層黨建的關鍵課題。南湖街道在華潤萬象城成立了沈陽市首個樓宇綜合黨委,輻射帶動周邊8座樓宇。黨群服務中心內,紅色初心廳、組織生活室、黨員加油站等功能區年均活動超220場,“黨建紅”持續賦能樓宇經濟拔節生長。
如今,沈陽市正聚焦“組織有力、治理有效、服務有質、鄰裡有愛、平安有序”的“五有”目標,全力推進幸福新社區建設。在南湖街道,各級黨組織的不懈努力正不斷提升著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陌生的“小鄰裡”融為親如一家的“大家庭”。“有事情,找黨委!”已成為居民和企業遇到難題時的第一選擇,“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深厚內涵,在這片沃土上熠熠生輝。(本報記者 劉勇 王魯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