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李世忠:返鄉帶領村民創業更有意義

2025年07月21日09:34    來源:農民日報222

走進河南省西平縣專探鄉水泉汪村,電商產業園倉庫前,嗡嗡作響的傳送帶上密密麻麻的快遞包裹即將裝車﹔電商直播間裡,帶貨主播們熱情洋溢地推銷著各類漁網漁具,運營人員則忙碌地接單、備貨﹔生產車間內,裁剪原料、編織漁網、打包貼碼,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水泉汪村因古時河水環繞、泉眼眾多而得名,當地村民靠水吃水,自古就有織網捕魚的習慣。2012年,水泉汪村一批農民開始探索通過電商售賣漁網漁具,讓漁網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道”,水泉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2021年,在外事業有成的李世忠返鄉當選為水泉汪村黨支部書記。面對日益高昂的物流成本,李世忠把目標瞄向了打造以漁網漁具為主導產業的電商產業園。“智能雲倉可以降低物流費用,標准化生產車間可以擴大產業規模,整個電商產業園的建設進一步滿足商戶需求、增強集群效應,推動當地漁網漁具產業鏈健康發展。”李世忠說。

短短幾年間,經過持續打造,佔地85畝、建筑面積達5.3萬平方米的水泉汪漁網漁具電商產業園全面建成。該產業園以漁網漁具生產加工、網絡銷售為重點,內設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生活辦公、綜合研發、交易中心六大區域。目前共吸引6家企業入駐,直接提供了250個就業崗位,同時間接帶動了3500人的就業機會,年產值達3億元。

“通過與物流企業深度合作,智能雲倉投用后,1公斤以下包裹快遞費由每單2.7元降至1.3元,僅此一項全村年節省運費逾300萬元。”李世忠介紹,“下午2點到6點,村裡路上一般沒什麼人,家家戶戶都在屋裡忙著打單子發貨呢!”

產業振興基礎已筑牢,更大的藍圖正徐徐展開。漫步水泉汪村,隻見綠色圍擋內一座規模頗大的水泥建筑正在施工。李世忠介紹:“今年准備拓寬村集體產業,引進美食坊項目。依托我們這裡的生態水系資源,打造‘漁鄉水韻’鄉村旅游項目,力爭把水泉汪村建設成黨建強、產業興、農民富的美麗鄉村。”

與此同時,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水泉汪村在大力發展產業的同時,注重加強村民道德教育,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過去,水泉汪村村民文明意識較為淡薄,房前屋后雜物亂堆亂放、垃圾亂扔、污水橫流、牲畜糞便亂排的情況層出不窮。同時,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高額彩禮、攀比之風盛行。近幾年,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水泉汪村制定完善了“一約五會”(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孝善理事會),引導群眾樹立誠信經營、勤儉持家、互諒互讓、孝老愛親等良好理念,反對奢侈浪費、陳規陋習、懶漢行為等不良行為。

“我們每年都要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保潔員、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開展孝老敬老活動,逢年過節慰問村內高齡老人﹔連續2年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為大學新生提供助學金和行李包,營造崇文重教的良好鄉風,並利用各種會議、村廣播、微信群宣傳身邊的典型人、典型事,樹立鮮明導向。”李世忠說。

“以前在外創業成功,固然實現了自身價值﹔但是返鄉帶領村民創業成功,更有意義。雖然村庄事務繁雜,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但看到鄉親們臉上的笑容,就覺得很值!”望著粼粼波光,李世忠發出邀請,“待到美食坊落成、燈光秀竣工,屆時美景相邀、美食相伴,希望讓更多游客流連忘返,讓村民日子更紅火!”(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帥杰 范亞旭)

(責編:薛瑞、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