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13:5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222
“大叔,這塊地的PH值偏酸,得用點有機肥改良……”近日,在遼寧省東港市黑溝鎮一處露天藍莓生產基地,鎮農業服務中心黨員房相儒捏碎一坨板結的土塊,將便攜式土壤檢測儀插入土層,指著實時跳動的數據,細心地為種植戶開始講解。
這是東港市開展“走百組進千家訪萬民”行動的生動場景。為破解村級治理力量薄弱、矛盾糾紛復雜等問題,今年以來,東港市持續推進行動開展,動員鄉鎮、街道機關黨員干部走村、進組、入戶,收集村情民意、破解民生難題,助力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截至目前,累計解決問題2400多件,問題平均處置周期縮短30%以上。
明確任務 提升走訪實效
“閨女啊,最近老是宣傳高齡老人津貼,該咋申請?”一大早,新城街道機關黨員劉陽便來到單家井村衛生所,面對村民關心的養老、醫療等問題,熟練地找到本子上的筆記,三言兩語就把申請條件和流程講清楚了。
為全面提升走訪精准度和群眾滿意度,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圍繞村情概況、隊伍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制定《走訪任務提示單》,將12345熱線和基層網格反映的問題納入其中,讓走訪人員明確任務、有的放矢。定期開展走訪技能培訓,邀請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村黨組織書記登台授課,解讀民生政策、傳授溝通技巧、明確問題處置流程,切實增強服務本領。嚴格落實首訪責任制,定期掌握問題辦理進度、聽取群眾評價反饋,將黨員干部走訪情況作為職級晉升、評優評先重要依據。
群眾是否說真話、講實情,決定著解決問題能否取得實效。東港市因地制宜,綜合運用集中座談、定向訪談、上門回訪等形式,引導鄉鎮、街道干部帶頭走訪,深入情況復雜、問題集中的村組,與訴求強烈、矛盾突出的群眾談心交流,真正把問題找准、實事辦好。
問計於民 促進共建共治
“今年屯堡路怎麼修?結合剛才現場勘測情況,鎮裡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老孫和老王家的院牆糾紛,我去調解。”
……
在北井子鎮新海村黨群服務中心“舒心小院”,鎮黨員干部正和民警、村干部、群眾代表圍坐在一起,商量村裡的大事小情,及時將群眾的“好點子”記錄到走訪日記裡。
為把群眾更有效地組織、動員起來,東港市推行村民“積分制”管理,將群眾協助黨員干部參與防火防汛、矛盾調處、環境整治等基層治理工作和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等納入積分管理細則,實現從“眾人議”到“眾人干”、“眾人督”的良性循環,進而形成敦風化俗、息訟止紛的好鄉風。
“小治理”牽動著“大民生”。東港市廣泛利用村黨群服務中心、“寬心茶室”等基層治理陣地,邀請黨員群眾共商共議民生事項,從中梳理意見、研究規律,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和辦法,有效激活基層自治力量。聚焦醫療保障、住房改善、優撫政策等6大類37個高頻事項,編制標准化辦理流程,實現從“一事一辦”向“一類統辦”轉變。
分級流轉 推動問題辦結
最近,“啥是水熱裂解制肥技術”成為馬家店鎮村民熱議的話題。
蛋雞產業是馬家店鎮特色產業,年均總產值達5億元。隨著產業快速發展,村民對高質量人居環境需求和畜禽糞污處置難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今年3月,馬家店鎮黨委聯合市發改、環保、農業農村等單位組建服務專班,採取現場辦公、專題會商等方式,積極與企業對接,僅用20天便完成前期手續。目前,總投資1.3億元、年產5萬噸肥料的工業化生產線已開工建設。
從“關鍵小事”到“共富大計”,東港市構建“村組反映—鎮街主責—部門協辦”分級流轉辦結模式,建立問題分類處置機制,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簡單或個性問題,協調分管人員接訴即辦或限期辦理﹔針對本鄉鎮(街道)中跨部門、跨領域的共性問題,採取“書記牽頭、部門聯動”協同辦理方式,實行“串聯”審批、“並聯”推進,有效提升辦理效率﹔發揮市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作用,緊盯基層“看得見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見”治理難點,以協辦單形式推送至有關市直部門,發揮資源、平台和專業優勢,專班推進、集體攻堅,推動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一批問題。(本報通訊員 東組軒)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