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河北灤平打造“榜樣領航”黨員教育品牌

感動一陣子 踐行一輩子

2025年07月14日11:2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222

為全面推動黨員教育培訓走深走實、有形有效,近些年來,河北省灤平縣聚焦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灤平縣周台子村黨委書記范振喜的典型事跡,打造“榜樣領航”黨員教育品牌,通過立體化培育、場景化教學、項目化踐行模式,推動榜樣力量轉化為發展動能。

深挖精神富礦

過去,學榜樣存在“三難”——事跡難共鳴、經驗難復制、精神難傳承。范振喜扎根農村38年,從退役軍人到村黨委書記,從小山溝的耕耘者到小康村的領路人,他的奮斗歷程就是新時代黨員教育的“活標本”。

灤平縣立足身邊的榜樣典型,成立“振喜先鋒”研學小組,組織工作人員梳理范振喜工作筆記、影像資料、實物檔案,形成《范振喜事跡匯編》等本土教材。依托周台子村,打造周台子村基層黨建展訓中心—智慧種植體驗區—無人機產業示范區教學路線,將“拼了命也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奮斗史轉化為可觸摸的黨性教育載體。  

走進周台子村基層黨建展訓中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証書、周台子村村民領取福利的簽字確認表靜靜陳列著。參訓黨員在智慧種植體驗區,從日頭暴晒肩挑扁擔攀登陡坡,到操控無人機播撒千畝農田,親身感悟來時路之艱,親手體驗數字科技之光。雲端課程的創新應用,將“鐵人書記”的先進事跡不局限於展訓中心的靜態陳列,還能將其變成流動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的活性基因。

構建“三維課堂”教學體系

灤平縣以講透“范振喜書記為什麼能,更要解決我們怎麼學”為出發點,創新構建“田間課堂+指尖課堂+實踐課堂”三維體系,組建起由全國勞動模范范振喜等20余名本土典型構成的“紅色宣講團”,以本地區的“草根榜樣”和帶著泥土味的奮斗故事,作為黨員精細化教育最鮮活的教材。

在下營子村中藥花海小鎮,“紅色宣講團”把黨員培訓課搬到產業園區現場,幾十名黨員邊參觀邊討論:“下營子村能把中藥做成產業和文旅示范相融合的項目,我們村的花木種植怎麼轉型升級?”這種“現場教學+頭腦風暴”的模式、“農技+黨課”的融合教學,培育出白桂娟、湯繼永等10余名農技帶頭人。

針對流動黨員學習難集中、成效難顯現、作用難發揮問題,灤平縣借助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等平台,通過灤平融媒、組工微信公眾號推送學習資源,深入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評選“微黨課”雲端展播,組織集中講黨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征集意見建議,形成“學習+實踐+反哺”閉環,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雲端煉初心。

推行“雙培雙帶”制度

立足推動學用結合,灤平縣建立“雙培雙帶”制度,採用“雙向培育、產教融合”的形式,把教育培訓與能力培養捆綁推進。通過培訓產業升級、電商直播等熱點課程,培育實操技能,帶動黨員教育從“點上破題”向“全域賦能”轉變提升,帶動組織優勢與發展動能深度轉化,以“雙帶”實踐檢驗成效。

“結業不是終點,而是帶著‘振喜作業’回鄉創業的起點。”東營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艾雲霞說。她帶領村班子踐行“振喜工作法”破解土地流轉難題,創設“租金+薪金+股金”分配模式,建成120畝西梅產業園,村集體年均增收10萬元。

隨著黨員教育培訓的深入推進,灤平縣將榜樣力量轉化為可復制的教學資源,把地域特色升華為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推動黨員教育實現從“感動一陣子”到“踐行一輩子”。(本報通訊員 張雯)

(責編:薛瑞、宋美琪)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