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躬身為民踐初心

2025年06月09日08:54    來源:經濟日報

在河北省河間市,有一名公務員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群眾書記”“農民局長”,他就是市民政局原局長馬忠文。

他以一輛電動自行車為伴,深入鄉鎮、街道,為開展婚俗改革苦口婆心,為推進農村脫貧攻堅勇挑重擔,為關懷城鄉救助對象盡心盡力。由於成績突出,馬忠文不僅得到了河間市廣大群眾的高度贊揚,還獲得了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河北省民政系統“爭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十佳個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2019年,馬忠文就任河間市民政局局長。上任之初,他發現當地農村高額彩禮給很多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正琢磨辦法時,恰逢當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採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馬忠文認為,民政局作為婚姻登記機關,對積極推進婚俗改革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在河間市委、市政府的倡導支持下,由民政局牽頭文明辦、婦聯、團委、工會、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在全市組建了婚俗改革小分隊,深入城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同時,還在城市社區和農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通過開展集體婚禮、雲婚禮等多種方式防止婚儀大操大辦,每樁婚事花費比以前平均減少10萬元,還涌現出“零彩禮”“低彩禮”新人典型。河間婚俗改革由此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河間市沙河橋鎮青年羅志遠就是低彩禮的受益者。在他與相戀一年多的女友商量結婚時,對方父母提出要30萬元彩禮,而自己家並不富裕。羅志遠求助婚俗改革小分隊上門去做工作,最后女方不僅同意將彩禮減少,還通過婚事新辦,使整個婚事全部辦完花費不到10萬元。羅志遠高興地說:“零彩禮、低彩禮,市裡的婚俗改革解決了我的大難題。”

剛剛到市民政局履新時,馬忠文還兼任市扶貧辦主任。面對兩份工作,馬忠文迎難而上,搶時間、學業務,白天“走、干、學”,晚上“讀、寫、想”,很快便熟練掌握了民政和扶貧工作業務。在不到3年時間中,全市重點鄉、村留下了馬忠文的身影,全市貧困人口識別精准度和數據質量准確度達到100%,錯評率、漏評率、錯退率均為零,其中馬忠文包聯的65戶201人,更是提前脫貧出列。

55歲的楊淑平告訴記者,自己是馬忠文包聯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歲數大、身體有疾病,找不到穩定工作,家庭很貧困。馬忠文找到朋友給楊淑平提供了崗位﹔長期服藥沒有醫保,馬忠文和醫保局工作人員為其按政策補辦了慢性病醫保﹔其孩子因家庭困難無法就讀高中,馬忠文通過多方聯系,幫忙聯系了學校,並減免了學費。

馬忠文還注重為社會困難個體排憂解難。該市龍華店鄉興隆店村劉英因父母早逝、夫妻離異而患上了精神疾病,常年在外流浪。市民政局駐村工作人員上報后,馬忠文及時上門與村“兩委”研究,確定劉英叔伯哥為其監護人,同時啟用“救助綠色通道”,為其辦理了二級精神殘疾証及農村特困供養,將其安置在河間市靜心醫院,確保其生活及就醫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馬忠文認為,民政工作是代表黨和政府落實對困難群眾送幫扶、送溫暖的工作,容不得半點敷衍和馬虎。民政局的同志告訴記者,馬忠文堅持通過實地走訪和視頻調度,對全市9個敬老院做到心中有數,不時去看望在院老人及值班人員,並進行情緒安撫和心理疏導。(本報記者 宋美倩)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