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11:0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全市成立120個重點行業黨委,市區組織部門直接培育重點大型非公企業黨組織121個
在大健康、數字經濟、汽車等重點產業鏈成立市區產業鏈黨委15個,開展“江城紅鏈益企行”活動
搭建“兩新工委—集聚區綜合黨委—樓宇商圈黨組織—企業黨組織”四級組織架構,將146棟重點商務樓宇、18個重點商圈、3.1萬家非公經濟組織納入管理
中午12點,武漢市武昌區長城匯的“壹心肆季”白領共享食堂格外熱鬧。曾經,樓內職工用餐不便是個大問題。樓宇綜合黨委協調開設“白領食堂”后,樓宇內職工都在食堂吃飯,享受“足不出樓”的便利。員工的心留住了,企業便留住了。長城匯樓宇稅收已連續5年破億,入駐率穩定在85%以上。
目前,在武漢市注冊登記的民營企業達102.5萬戶,佔全市企業總量的97%。為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紅色引擎”,近些年來,武漢市堅持分類指導、精准施策、縱深推進,不斷提升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水平,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民營企業正成為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
建強堡壘——
推動“兩個覆蓋”有形有效
針對民營企業數量龐大、大小不一、黨員流動性強的現狀,武漢市堅持集中攻堅與常態推進相結合,組織開展新興領域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百日攻堅”“百日鞏固”“百日提升”系列行動,建立健全黨建工作部門與注冊登記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全市“四上”民營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95%。
壓實管行業就要管黨建工作責任,全市成立120個重點行業黨委,分領域推動互聯網、物業、快遞、物流等民營企業實現黨組織集約化覆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黨組織單獨組建率超70%,201家互聯網平台企業、加盟合作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
發揮重點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以民營百強企業為重點,按照政治功能強、組織功能強、服務發展強要求,市區組織部門直接培育重點大型非公企業黨組織121個,推動黨建全入章、群團全覆蓋、示范崗全點亮。
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需要一支專業化的黨務骨干隊伍。武漢市加大黨建指導員選派力度,通過“一對一”重點聯系和“多對多”組團聯系的方式,向民營企業共選派專兼職黨建指導員4000余名,做到重點企業重點指導、初創企業有人聯系、集聚區域包干負責,有效充實基層黨建工作力量,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蓄能攢勁。
協同聯動——
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倡議,建立產業鏈資源需求和能力供給雙向匹配機制,我司將率先開放供應鏈崗位培訓資源,協助中小企業對接優質原料供應商,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近日,在“江城紅鏈益企行”產業鏈黨建聯建活動上,鏈主企業良品鋪子黨委書記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出號召和承諾。
產業鏈式發展,黨建工作也要有鏈式思維。武漢市積極推動組織建在鏈上、服務沉在鏈上、協同聯在鏈上,以黨建鏈催化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武漢市結合產業鏈鏈長制,發揮黨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優勢,打破產業鏈發展中的行政壁壘、區域壁壘、資源壁壘,在大健康、數字經濟、汽車等重點產業鏈成立市區產業鏈黨委15個,由產業鏈鏈長擔任第一書記,將龍頭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納入產業鏈黨委成員,搭建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政策制定、黨的建設等共議共商平台。
組織開展“江城紅鏈益企行”活動,成立紅鏈先鋒隊,組織機關黨支部與民營企業黨支部開展“1+1”結對共建,現場組織召開企業需求分析會、政策供給研討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發揮鏈主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和對接“鏈長”、銜接“鏈創”的中樞作用,強化以商招商,建立鏈主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合作協作關系,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九州通黨委搭建湖北省首家醫藥供應鏈平台——湖北九州醫藥供應鏈有限公司,有效銜接黨委政府與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資源,匯集藥械商品數據40余萬條、上下游企業14777家,助推萬億級大健康產業發展。
融合賦能——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樓宇商圈是民營企業和大量白領、高知人群的集聚地,儼然一個“豎起來的社區”,承載著經濟、生活、城市治理等功能。武漢市以納稅千萬元以上樓宇、地標性商圈為重點,深化開展集聚區“黨建引領、融合賦能”專項行動,著力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建強主心骨,推動黨的組織向最高處延伸。按照產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在全市劃分30個市級集聚區和10個區級集聚區,搭建“兩新工委—集聚區綜合黨委—樓宇商圈黨組織—企業黨組織”四級組織架構,將146棟重點商務樓宇、18個重點商圈、3.1萬家非公經濟組織納入管理,打造50個樓宇黨群服務中心“江城紅領驛站”。
當好“店小二”,優化樓宇招商留商軟環境。發揮組織部門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優勢,連續四年發布市級職能部門服務項目清單,整合25家市級職能部門政策、技術、數據等涉企資源要素下沉,打造21個惠企服務直通樓宇,提供主題式、套餐式服務,組織開展法治體檢、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納稅人講堂等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共建“白領食堂”23個,常態化開設寒暑假托管班60個,實現辦事不出樓、服務送上樓。
拓展“朋友圈”,構建樓上樓下自治新鄰裡。在全市60個樓宇商圈成立理事會,其中億元樓宇33棟,把職工群眾認可程度高、有廣泛代表性的民營企業職工推選為理事,推動各樓宇實行樓事樓提、樓事樓議、樓事樓決、樓事樓評,治理方式從黨委政府主導逐步走向共治自治協同。中信泰富的天風証券與樓宇內的多家企業達成合作,為企業提供四板、三板等上市輔導服務等,營收規模突破20億,吸引華夏基金、西門子能源等優質企業不斷入駐,“上下樓”成了“上下游”。(本報通訊員 武組)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