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調研豈能“先射箭后畫靶”

范奕鳴

2025年04月03日11:1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改進調查研究”位列中央八項規定第一項,明確要求“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然而,當前個別單位調研時存在“先射箭后畫靶”的不良傾向。有的事先設定結論,把調研當作“補程序”﹔有的有選擇地聽取匯報,現場調研隻看想要的結果﹔還有的甚至要求基層代為預寫調研提綱、提供初稿等。此類調研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必須加以糾治。

結論走在調研前,無疑落入了形式主義陷阱。調查研究本應深入基層解剖麻雀,摸清問題本質、尋求解決路徑,但“求証式”調研如同帶著“有色眼鏡”,使調研人員形成思維定式,偏聽偏信與事先結論相符合的內容。如此,不僅發現不了真問題、找不到實對策,還可能造成政策制定與群眾需求脫節,更加助長了“盆景式迎檢”“注水式匯報”等歪風。

破除“先射箭后畫靶”心態,各級干部必須樹牢正確政績觀,主動卸下經驗主義濾鏡,杜絕先入為主思維,真正把群眾呼聲視為首要考量。要嚴格執行“四不兩直”要求,在調研中繞過“盆景”,直插矛盾集中的地方,聽真話察實情,尤其注重探究事先不掌握的情況,帶著疑問查到底、順著問題追到底,力爭發現新問題、掌握新動態。當然,預防“先入為主”也並不意味著忽視前期准備,調研前需盡可能摸清基本情況,保持客觀心態,做到了解情況而不預設立場,事先預演而不妄下定論。要堅持問題導向,把想要了解什麼搞清楚、弄明白,到達現場后直奔主題。唯有此,才能擠出形式主義水分,找准問題症結,對症下藥。

整治調研歪風,還要完善相關機制。健全調研成果轉化機制,拓寬基層發聲渠道,打破“報喜易、報憂難”的信息梗阻,建立問題清單,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做到“發現一個、解決一個、銷號一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問題發現情況、問題解決成效納入考核體系,重點考核矛盾化解率、群眾滿意度等要素,強化監督問責力度,對弄虛作假行為“零容忍”,倒逼調研從“找証據”轉向“解難題”。各級領導干部更要帶頭轉作風、改文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抓好調查研究,真正使調查研究成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密切干群的“連心橋”、改進作風的“試金石”。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