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10:1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無人駕駛車穿梭在城市街頭,全國首顆專為城市定制的衛星“武漢一號”沖上雲霄,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6.9%……“九省通衢”之武漢,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效不斷涌現,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干部是關鍵,人才是支撐。從去年開始,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什麼樣的干部和人才,如何培養這樣的干部和人才,武漢開展了一系列大調研、大討論,謀劃實施固本培元鑄魂行動、班子優化提升行動、產才融合促進行動、干事創業環境優化行動等“七大行動”,以隊伍煥“新”推動發展向“新”。
涵養源頭活水 一線實戰成長
“誠摯邀請大家逐夢大武漢,共同創未來!”武漢市2025年度選調選聘優秀大學畢業生校園招聘宣講會的現場氣氛火熱。7個宣講團赴全國22所高校開展校園宣講招聘,預期招錄產業發展所需的理工科專業背景畢業生比例超過50%。同時,武漢創新實施市屬國企管培生項目,聚焦信息科技等8個方向招聘112名優秀應屆畢業生,進一步加強武漢市屬企業干部隊伍源頭建設,培養儲備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年輕干部,實現從“招到人”向“招對人”轉變。
“導師帶領我共同開展課題研究,促進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績。”市數據局的一名年輕干部表示,新入職的她一度因工作面對新職能、新領域、新技術而產生“本領恐慌”,通過市委組織部實施的干部專業能力提升計劃,結對幫扶的導師耐心為她答疑解惑,在一線實踐中,專業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為“新質”育“新人”。武漢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不斷優化干部隊伍招錄渠道,科學合理規范崗位設置和招考條件。加強跟蹤培養、創新培養路徑,會同市發改委、市科創局、市數據局等8家單位,選拔300余名具有與現代化產業密切相關專業背景的年輕干部,進行為期一年的專業能力提升計劃。持續優化領導班子整體功能,實施常態化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三年行動計劃,每年舉辦公務員履職能力培訓班、外出調研實訓班等200余期,干部隊伍呈現年輕化、專業化趨勢,干部推動轉型發展本領明顯增強。
聚焦重點領域 促進產才融合
引進一個拔尖創新人才,就能牽引帶動一個產業。圍繞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需要,武漢有針對性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和戰略科技人才,“一人一策”進行綜合支持,辦好人才“關鍵小事”,為產業發展集聚源動力。
在武漢市人才工作局統籌下,武漢加大對各領域人才的挖掘力度,促進產才融合。“獲評專項人才,讓我感覺被城市‘看見’!”首屆“武漢英才”專項人才操捷帶隊設計的創新型醫療器械摘得2024德國紅點設計獎,他表示,工業設計師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職稱,“武漢英才”這一市級榮譽不僅提升了單位的品牌形象和社會認可度,更傳遞出了武漢對工業設計行業的重視,為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為“新質”納“新才”。武漢加快構建以創新價值、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以“武漢英才”計劃為主干,健全配套政策,修訂完善評價指標,保障人才激勵資金支持,遴選支持千余名本土優秀人才。聚焦產業工匠、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等重點行業領域,鼓勵人才扎根產業一線,為產業創新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激勵擔當作為 優化干事環境
“沒有辦法的時候,黨員就是辦法。”在“英雄城市·先鋒有我”的專題分享會上,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朱國輝分享自己和團隊的奮斗故事。系統剛上線時,團隊人手不足,保障數據安全面臨重重挑戰。公司黨委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黨員沖鋒在前、全員參與其中,全力確保系統安全穩定,為主管部門和控排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系統上線運行以來,實現了“零故障、零中斷、零差錯”,各項業務處理實現“零投訴”。
在科研攻關的第一線,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總能看到黨員拼搏奮斗身影。自2021年以來,武漢不斷加大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一線挖掘選樹先進典型的力度,依托“英雄城市·先鋒有我”主題實踐活動,圍繞創新發展和城市建設等多方面,重點培育一批黨員先鋒團隊和先鋒個人,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集聚優勢,將黨組織打造成為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的堅強堡壘。
為“新質”賦“新能”。武漢以實際行動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發展新質生產力火熱實踐。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持續加大容錯免責和澄清正名力度。針對不同區域特點,以差異化考核指標激勵引導各區各單位更加自覺擺脫傳統發展模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定期開展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日常調研,深入一線考察識別干部,以實干實績論英雄,有力營造共促轉型發展的濃厚氛圍。(本報通訊員 武組軒)
相關專題 |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