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2018年10月23日14:55 來源:貴州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對於做好教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對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8月,國務院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旨在推進我國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貴州大學作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打造植物保護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和大數據科學與技術特色學科群,學科建設與內涵發展取得了新的進展。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黨建領航,黨建與學校“雙一流”建設同頻共振,有力地推動了貴州大學“雙一流”建設。
立德樹人:思想建設與人才培養相結合
學校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講政治、講科學的治校長效機制,為學校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通過一系列舉措,切實把黨的思想建設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打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過實施“黨旗領航”“學習提升”“守渠固基”“陣地培育”“師魂镕鑄”“潤物滴灌”六大行動,構建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全面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決抵制錯誤言行和嚴把進人關﹔高度重視輿論傳播平台建設和管理,積極傳導正能量,在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2017年度排行榜上,貴州大學入選全國高校網絡輿論影響力前十名。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建立“通識+專業”培養模式。進一步完善本科通識教育組織管理模式,強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學校榮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獎”,獲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積極開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9個專業納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推進“純風行動”和“博學計劃”,開展“做人·做事·做學問”系列講座,打造“溪山論道”讀書會、碩博論壇等品牌活動。支持和鼓勵學生成立“學習社”、“研習社”、“青馬學社”等理論學習型社團,定期開展“研習誦”等線上線下互動學習活動,激發大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的內生動力。2017年,學校榮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人才強校:組織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雙一流”建設的根本保障。學校多管齊下,抓好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兩支隊伍的建設,為“雙一流”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堅持黨管干部。校黨委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堅持黨的組織路線,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准,把政治素質過硬、熟悉教育規律、品行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的人才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堅持黨管人才。校黨委書記擔任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組織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和學院各司其職,切實做好人才的引進、培育、管理和服務。建立校領導聯系專家制度、校院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黨員專家聯系優秀青年教師制度,探索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堅持引培並舉。實施“2114”高端人才引培計劃,為“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教師培訓實施辦法等制度,引進與培養並舉。2015年以來,學校自主培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5人,引進優秀博士近400人。
為人師表:作風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深入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校黨委專題研究師德師風建設問題,採取綜合措施,著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和教育管理專家。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不斷強化在人才引進、崗位聘用、職稱評審、導師遴選、課題申報和教師培訓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切實預防和查處師德師風失范行為。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培訓。通過組織參與各類各層次培訓,將師德師風建設融入網絡視頻程、青年教師入職培訓課堂等,積極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樹立師德標兵,表彰先進典型。通過舉辦各級各類推優表彰活動等,倡導尊師重教,鼓勵廣大教師創先爭優。推進師德師風考核“一票否決”制。出台《教師師德師風考核實施辦法》,嚴格執行教育部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加強師德師風監督體系建設,堅持師德師風考核“一票否決”制,嚴肅處理了個別師德失范的教師。
機制保障:制度建設與一流學科建設相結合
貴州大學堅持制度建設與一流學科建設相結合,為加強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近年來,學校制定了《一流學科建設管理辦法》《一流學科海外人才引進辦法》等一系列文件。以制度建設助推一流學科建設。2017年學校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位列全國高校前八名,學校博士學位一級學科達到17個(14所部省合建高校前三名)。目前,學校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數量佔全省高校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總數的61%,博士后流動站佔全省80%。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分別佔全省在校研究生總數的60%和80%。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18個學科上榜,植物保護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獲得“B+”等次,並列全國第四名,農藥學學科實力和人才數量及團隊影響力位居全國首位,數學、生物學、機械工程、軟件工程4個學科獲得“B-”等次,是我省高校學科建設最好成績。學校重點支持植物保護學科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學科群、生物學、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等建設國內一流學科﹔打造“學科特區”,引導和激勵優勢特色學科出成果、出人才,提升學科競爭力。實施一流科研成果獎勵計劃。設立一流學科科研成果獎勵專項基金,對學校學科提升做出杰出貢獻、產出高水平學術論文、學術專著、高端智庫成果和高新技術轉化成果的學科團隊及個人進行重點獎勵。推進“9030”學科專業瘦身計劃。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將本科專業由逐步壓減至90個左右,二級學院逐步壓減至30個以內。力爭通過優化調整,本科生與研究生培養人數達到2:1。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構建結構合理、優勢突出、充滿活力的學科生態系統。
風清氣正:反腐倡廉建設與巡察常態化相結合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整治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突出問題和全面開展巡察工作的精神要求,堅決糾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將反腐倡廉建設與巡察常態化相結合,深入推進學校黨風廉政建設,著力正風肅紀,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思想上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建設和校內巡察工作。學校黨委開展了集中整治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突出問題暨校內全面巡察工作,進一步壓實“兩個責任”﹔黨委帶領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形成以上率下,層層落實的主體責任的相關機制﹔在全校30個基層黨委設立基層紀委,建立基層組織日常監督全覆蓋的長效機制,設立特聘紀檢員。制度上建立了校內巡察工作機制。學校黨委根據黨內監督條例以及中央、省委對巡視工作的新要求,制定了《校內巡察工作辦法》,以校內巡察工作為抓手,糾正“四風”常態化,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精神成果。強化執紀監督,嚴肅問題整改。在首輪巡察工作中,校內巡察組對12個二級單位查擺出來的9大類問題,嚴格督促相關單位情況認真對照檢查,建立工作台賬,在規定的整改期限內切實抓好問題整改。學校把巡察結果作為二級機構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考核評價、選拔任用、評先推優的重要依據,作為各單位加強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對於忽視問題整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將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堅持校內巡察全覆蓋和常態化,馳而不息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把巡察工作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將巡察成果運用於學校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作者為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專題 |
· 書記論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