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復旦大學以一流黨建思政引領頂尖一流大學建設

顏維琦 曹繼軍

2018年09月25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夯實黨建思政鑄魂工程

“近幾年,學校黨委對院系黨的工作要求更嚴,抓得更實,每到年終,院系黨建工作都要擺出來‘同台打擂’,作為院系黨委書記,壓力更大,動力也更足了。”從事近20年黨務工作的復旦大學物理學系黨委書記蔣最敏感觸很深。

蔣最敏說的“同台打擂”,是復旦大學近年來實行的黨委書記抓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述職評議考核制度。院系在高校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是整個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的“大動脈”。復旦大學黨委著力強化院系黨的領導“中場線”,確保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到位。

辦好中國的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最關鍵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鮮明特征,也是最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召開后,復旦大學著力構建“三線聯動”、立體化的黨建工作格局,將黨的全面領導融入和內嵌到學校治理各環節,滲透到基層一線“神經末梢”,以一流黨建思政工作引領頂尖一流大學建設。

立根鑄魂,黨建領航——

黨對學校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

國家“杰青”“長江學者”曾曉洋教授是我國集成電路與系統領域的知名專家,也是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職工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支部黨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秉持“想國家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的思路,產出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條學術帶頭人擔任支部書記的特色之路。

近年來,復旦大學黨委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導向,把牢黨支部建設“生命線”,突出抓好“一個工程”“五大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選拔政治素質高、黨性觀念強、有奉獻精神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擔任黨支部書記,實現“黨建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比肩並行。

目前,復旦全校教職工黨支部書記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佔82%,學術骨干、系所科室主任、機關部處長擔任黨支部書記的佔56.3%。創新支部設置機制,建立政策保障機制,完善工作激勵機制,健全平台支撐機制,落實考核評價機制,抓住“牛鼻子”,用好“指揮棒”,充分激發了基層黨支部的生機活力。

學校還著力配強院系黨務工作隊伍,落實黨政交叉任職。強化黨管人才原則,堅持黨委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高度重視在高知識群體中發展黨員工作,把更多的優秀人才凝聚團結到黨組織周圍。

“永葆初心、勇擔使命,就是要堅持立根鑄魂,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黨的全面領導有效融入辦學治校各環節和全過程,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說。

這五年來,復旦大學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不斷鞏固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心線”。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確保黨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堅持黨管改革發展,通過完善重大問題議事決策機制,加強對發展規劃、治理結構、重大改革等的頂層設計,切實發揮黨委把關定向、保駕導航作用。

政治引領,師德為先——

一批楷模,一種精神,一面旗幟

“一名黨員就是要敢於成為先鋒者,甘於成為奉獻者!”4月初,在修繕一新的復旦大學相輝堂北堂,反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先進事跡的復旦劇社原創話劇《種子天堂》正式公演。鐘揚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激發了社會各界強烈共鳴。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在國家第一屆醫師節之際,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榮獲“中國醫師獎”。多年來,葛均波成功搶救超過3100例危重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高達96%以上。

一位楷模就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在復旦這方人才的沃土中,好黨員、好老師、好醫生不斷涌現……學校黨委號召全校師生對標先進、見賢思齊,強化責任擔當,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在全校營造了崇德尚學、敬業育人良好風尚。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會潛移默化地發生在與他們共處的時時刻刻。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要延續復旦優良的師道傳統,真正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在中青年干部教師培訓班座談會上,基礎醫學院海歸教師潘東寧教授言辭懇切。

復旦大學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約佔全校教師總數的60%,每年新進教師超過一半為海歸。學校黨委不斷強化對中青年教師的政治引領,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國情教育,深入實施中青年骨干教師輪訓計劃。

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基礎性工作。復旦大學黨委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按照“四有”好老師和“四個統一”要求,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著力打造一支心有報國情懷、肩扛育人責任、道存師德風范、身懷人格魅力的教師隊伍。

2017年,學校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統籌全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強化教書育人本職,推廣“全員導師制”。成立師德建設委員會,制定師德長效機制建設實施意見,落實師德“一票否決”。修訂完善教師管理、考核、激勵、評價制度,不斷完善教師工作的組織架構和制度保障,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學科研水平全面提升。

五維育德,全員育人——

全校師生思政工作全面提升

在坐得滿滿當當的3108教室,學生們搶著來聽的,是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新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專題課程。學校相關學科領域的知名教授先后走上講台,帶領學生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8年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影響最大的第一因素是專業課教師。高校思政課與專業課雖分屬不同領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共同使命。物理系教授金曉峰說,專業課、思政課從來不曾割裂,每一門課都應該求真、觸情,並傳遞價值,不僅要幫助學生專業成才,更要促進精神成人。

“把一切育人元素調動起來。”在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已經顯現,著力推進“五維育德工程”——以德育德、以智育德、以體育德、以美育德、以勞育德,全面構建立德樹人體系,扎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級。

“以德育德,即在思政教育體系中,思政課承擔著核心任務。”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董雅華介紹,復旦大學通過深化思政課、形勢政策課改革,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課程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起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備課提質量、集中培訓提素質的“三集三提”機制,確保系列專題課程教學效果。

思政課的吸引力、說服力、感染力不斷提升。復旦大學重點建設“4+1+13”的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教學體系、“馬工程教材+輔助教材”的教材體系,涌現出一批思政課教學科研骨干,不少“網紅”教師的課程一座難求。

以智育德,即通過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將知識傳授和價值觀塑造融為一體,引導學生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做一個大寫的人。復旦大學著力構筑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主干,以專業課程為支撐的復旦新型課程體系,更加突出育人價值,使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深度挖掘體育和美育的育人功能,是復旦大學的一大特色。哲學學院博士生田博毅是校園戲劇達人,曾獲中國校園戲劇最高獎。作為學校博士生講師團十九大精神宣講團團長,他奔赴祖國各地開展專項調研10余項,走進農村、部隊、學校、企業、街道宣講20多場。生命科學學院學生江熹霖四年績點接近4.0滿分,不僅斬獲號稱“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羅德獎學金,還三次參加上海市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分獲金銀銅牌,被稱為“奔跑的學霸”。他說,體育精神和治學精神,有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毅力、執著。

思政教育不僅在校園裡,更在廣闊天地間。從珠三角到大西北,從鄉鎮基層政府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有復旦特色的實踐育人體系逐漸明晰,復旦人實踐鍛煉的腳步未曾停歇。

“高等教育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瞄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如是說。

(責編:王楠、黃瑾)
相關專題
· 高校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