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下好“实”功夫答好民生卷

薛泽晨

2025年06月12日14: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高度聚焦民生痛点,靶向施策回应群众精细化诉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意见》的出台为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一步,如何把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三个“实”上下功夫。

俯下身子察实情。焦裕禄同志曾言:“不蹲下去,看不清蚂蚁”。干好民生工作的第一步,是要迈开步子、沉到一线,主动“望闻问切”摸透民生疾苦。要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来到屋檐下、坐在板凳上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呼声,亲身感受群众生活的冷暖。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摒弃“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拿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身入心至、精准把脉,努力掌握好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群众“急”在哪里、“难”在何处、“愁”为何事、“盼”之所愿。要注重汲取群众智慧,吸收采纳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后续的工作决策打下可靠基础。

凝心聚力出实招。发现问题是前提,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招数则是关键。要坚持精准发力,把收集上来的民生问题分门别类仔细梳理,区分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需求,对照《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建立民生台账,逐个问题明确解决的具体举措、计划步骤、完成时限等,压实工作主体责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民生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要凝聚攻坚合力,针对一些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单靠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的顽瘴痼疾,强化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作战,打破信息壁垒、机制障碍,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树牢有解思维,深化改革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积极运用AI等新兴技术手段,探索数字化治理服务新模式、新场景,走出破解民生难题的新路径。

一抓到底见实效。民生工作是个“良心活”,重实际、看实效,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拿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群众关切的事紧抓不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让各项惠民政策、纾困举措从“纸面”落实到“地面”。要建立民生工作“回头看”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民意测评等方式,及时发现纠正民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整改落实群众反馈的不满意问题,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推动常态长效,及时总结工作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在面上推广,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为民生发展提供更加长久稳固的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