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10: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芳菲四月,八桂大地风景如画。
近年来,广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牵引,以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为抓手,丰富完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举措,抓引领强治理、抓堡垒强功能、抓人才强保障,推动八桂乡村奏响华丽蝶变的乐章。
坚持政治引领
压实五级同抓责任
走进大化县共和乡古乔村,村党支部书记农朝际和村民们正忙着砍甘蔗。一辆辆农用车来回穿梭,满载后直接运往糖厂。大化县委和共和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糖厂协调加快收储进度,让蔗农们吃下了“定心丸”。
书记抓、抓书记。广西完善五级书记一体抓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制定《广西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党组织乡村振兴的职责定位、具体任务和推进方式,出台《关于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六个方面共18条具体工作任务,推动各级党组织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制定任务清单。
为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广西采取自治区抓示范培训、市级抓重点培训、县级抓骨干培训、乡镇抓全员培训的方式,分期分批对13万名乡村班子成员、1.9万名驻村干部、85万名农村党员进行轮训,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拧紧责任链条,才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通过建立“分片联系包干+‘两随机一精准’调研指导+问题反馈整改+暗访跟踪”的闭环督导指导机制,将乡村振兴实绩与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等挂钩,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
突出堡垒强基
聚力赋能促发展
春耕备耕忙,农田气象新。在宾阳县和吉镇伶俐村蔬菜基地,整齐划一的菜畦上,村党总支书记陆锡顺正与党员种植大户们手持遥控器,在农技员刘锋指引下,操作植保无人机给新种植的芥菜喷洒有机液体肥。
作为一个有4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的特色产业基地,村党组织积极发挥关键作用,主动对接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科技特派员、党员种植大户等,目前年产值超8200万元,辐射带动65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村委牵线搭桥,党员带头承包土地,技术员手把手传授技术,现在无人机施肥也派上用场了。”基地负责人罗丽介绍。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广西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健全完善“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自然村(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推动在506个搬迁安置点、154个抵边村、771个抵边屯党组织应建尽建。扎实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和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选树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85个和星级村党组织7700多个。
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因地制宜推广资产经营、产业配套、资源开发、为农服务、电商创业、联合经营6种发展模式,推进“党建引领·能人领办”集体经济项目试点,扶持1477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让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底气更足、活力更旺。
强化人才支撑
跑出振兴加速度
一段废旧的影壁墙,因自带故事感,村容村貌改造后成为独特景致;一幢颇有岁月感的红顶砖房艾香四溢,村民邓银桂返乡创业开起了艾灸体验馆……在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以草坪屯为核心的山边旅游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当年留不住人的“空心村”焕发新生机的背后,是贵港市组织“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行动,从山边村走出去的党员干部纷纷返乡,积极为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出谋划策。截至去年底,山边村接待游客已超过80万人次,7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广西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生态链,打造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协调推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力量到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乡村科技特派员4010人,服务村11387个、基地(点)2.6万多个,在市、县建立人才编制池,核定6000多个行政事业编制,优先用于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实施“头雁”“耕耘者”“高素质农民”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育项目,通过师徒帮带、田间学校等方式,培育“头雁”3050名、高素质农民2.49万人,深入实施“千乡万村好青年”等活动,推动各类人才下沉乡村,对接指导经营主体3600多个,培训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5.68万人。
注重载体创新
激发善治内生力
在德保县那造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士圳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全国百家乡村振兴实践案例”的奖牌。去年,那造村通过引入“合美乡村数字服务平台”,以智慧党建为引领,将数字化治理融入乡村建设,通过三务公开透明化,形成“线上留痕、线下落实”的闭环机制,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过去我们是后进村,现在成了示范村,靠的就是数字力量!”蒋士圳感慨道。
为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广西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党建、政法、综治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将全区1.5万个村划分为11万个全科网格,配备18.97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实行“群众点单、村(居)派单、党员接单”,推动大事全网联动、小事格中解决。
同时,优化以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乡村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建好用好养老托育、文体活动、医疗健康等基层服务阵地,建立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本报通讯员 桂组轩)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