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山西阳泉市郊区:“郊阳暖暖”党群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群众质效

2025年04月01日16: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县区,村改居社区占比达64.3%,社区建设基础曾经非常薄弱。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服务群众组织不力、机制不全、人员短缺、阵地陈旧等问题,为服务好7.7万名社区居民群众,结合实际,创建“郊阳暖暖”党群服务品牌,通过织密组织体系、系统打造阵地、丰富活动载体,做到了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群众满意,切实提升了党群服务的质效。

抓党建、树品牌,形成上下贯通的党群服务体系

品牌化形成工作主线。统一全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制定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制度清单、服务清单,健全制度体系。坚持项目化推动,连续三年启动“1+6+N”“四事分办”等服务项目,确保工作不断线,有效延伸脉络。网格化延伸组织触角。构建“党建+全科网格”模式,通过实地寻访、线上招募、鼓励青年党员进业委会(物管会),实现小区党组织实体化。将全区38个小区划分为45个网格并建立网格党小组,按楼栋细分为484个微网格并确定党员中心户,形成区委—乡镇党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院党员中心户的六级组织架构。将网格党组织、网员、片区民警、卫生所等网格要素统一整合,实现“多格合一”。专业化建强社区队伍。每年拿出135.88万元为120名社区工作者缴存“五险一金”和免费体检,将服务频次、质量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增星依据。新招聘14名社区助理,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由三年前的9.7人提升至15.4人。为考取社工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补助,社工持证率从三年前的9%提升至目前的33%,具备开展社工项目的资质。

红色赋能打造服务场所,形成条块鲜明的阵地矩阵

体系化确保上下贯通。构建“1+6+N”党群服务中心网络体系,“1”即一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日接待群众200余人次;“6”即6个乡镇党群服务中心,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到村工作大学生实训基地改造而成;“N”包括99个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和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将党务、政务、服务在空间上整合、功能上细分、内容上联动。规范化确保条块协同。出台《建筑形象设计规范》,对不同类型党群服务阵地的外观、标识、功能分区进行规范。为乡镇、社区提供一站式测量、设计、安装服务,清理不合规标牌139块。按照便民服务、综合治理等七块区域设置功能分区,新增便民服务大厅27个、服务窗口131个。个性化确保因地制宜。对流动人口多的社区,打造暖“新”驿站,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一老一小”密集的社区,加强适老化改造,提供儿童接送、老人看护、假期托管等服务;对万人以上社区,加强科技赋能,引进智慧门禁、高空防抛物系统等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社区。

资源链接提升活动质效,提供有需必应的党群服务

合作化丰富社区资源。制定“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机制,探索“驻区单位党组织需到一个社区报到、明确一个包联小区、参加一次联席会议、签订一份共驻共建协议书、开展一次‘郊阳暖暖’党群服务活动”的“五个一”工作法。全区77家单位党组织全部同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在职党员报到率达96.54%,服务党员群众7669人次。解题化纾解基层困难。为制作《党群服务活动登记簿》,要求每个社区每月只需开展1次高质量的党群服务活动,为基层减负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如社区有困难,可在党建联席会议上向联建单位寻求帮助。信息化实现数字增效。在“阳泉郊区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群服务”栏目,开通网上预约参观服务、7项党务服务和36项便民服务。在区党群服务中心增设“7×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普遍配备了自助服务终端,组织区直业务人员“轮岗式”到社区“现场办公”,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供稿:中共阳泉市郊区区委组织部)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