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清华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支撑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2025年03月25日09:32    

三月的清华园,百花竞开。主楼前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已逾百年的清华大学在阳光照彻下“人文日新”。

站在新坐标,清华大学第十五届党委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023年12月,2.6万余名党员在400余个会场共同参加清华历史上首次全校党员集中培训。清华大学在高校党员集中培训方面走在前,建立起一年四次的全校党员集中培训机制。

“全校党员集中起来一起思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强调。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高校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清华大学始终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牢记殷殷嘱托,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清华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清华大学梳理完善“一事一册”台账,严格落实学习部署、建账盯办、督查验收的工作机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从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到制定实施《清华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再到出台《清华大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切实履行好领导职责。

蓝图绘就,更需上下同心、协同发力。清华大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强化党政协同:整合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职能,成立党政办公室;加强党委年度工作计划统筹作用;将各单位党委书记会与院长(系主任)会议整合为全校正职干部会议;强化党委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从学校党委到二级单位党委、各党支部、党员,清华大学着力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清华大学一体推进教学研究单位设立与相应党组织设置,改革二级单位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党建引领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强化减负增效。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学校首次组织全校600余名中层干部和全体校领导分两批到中央党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全覆盖集中封闭培训,专题研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分层分类干部培训体系,制定《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2023年清华大学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教研室、研究所等的议事决策会议由本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共同召集、定期召开,讨论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并组织实施。推动教师党支部与对应行政单位的党政“双向任职”比例从2023年6月不到20%提升至2024年底100%全覆盖。明确将支部推动中心工作的成效和在教育教学等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纳入评价指标。

2023年12月,首次面向全校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开展全员全覆盖集中培训。2024年首次举办教职工党支部纪检委员学习班。学校不断完善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清华版“大思政课”格局

“形势与我何干?”今年春季学期伊始,邱勇聚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为大一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在“云端”,全国270所高校的130余万学生同上了这堂思政课。在专家大课之后,小班教师郎昆围绕“摆脱贫困——世界难题、中国实践与清华担当”进行研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清华大学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校党委书记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创新采用“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授课方案,汇聚校内众多院士、教授和青年教师一起打造思政“金课”。

大江南北,皆为课堂。2024年暑假,清华大学改版上新“思政实践”课,4016名清华本科生在来自49个院系和职能部门的231位教师指导下,组成245支队伍,将求知足迹印刻在祖国大地。

坚持“用不同的尺子量人才”。围绕“六要”标准和“八个相统一”要求,清华大学于最近通过《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列,单独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职称晋升、人才引进中加大对教学投入、教学实效和教学研究成果的考察,提高思政课教学实绩的评聘权重,激励和帮助教师努力成为潜心育人的思政课“大先生”创新《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将思政课教师统一纳入教研系列,提高思政课教学实绩的评聘权重。

“如春在花、如盐化水”,清华大学努力构建起“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生导师开展导学思政、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政、干部职工开展管理服务思政”的思政教育体系,努力构建起“大思政课”格局。

蒲公英的种子可以抵达远方。学校成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和思政课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专班,通过系列活动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发展支持。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等平台,服务全国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风清气正促欣欣向荣

2024年4月,清华大学机关党委向各部门单位发布《校机关作风建设年方案》,部署落实首问责任等13项主要任务。

8个月后,校机关各部门用行动交上了一份答卷:调研收集500多条师生意见并逐一推动整改,凝练出45条特色作风表述并公开接受师生监督,通知表格数量同比减少超过20%……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不避短、不遮丑,坚持“刀刃向内”,近年来,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以风清气正促欣欣向荣。

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审议修订了《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清华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规定》等多项制度。

确保标兵“立得住”、工作“不松劲”、经验“可推广”——2024年对校内党建标杆单位、标兵党支部等开展“回头看”,撤销两个党委、三个党支部创建单位称号。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今年1月正式出台《教职工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学生纪律教育与管理工作方案》,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清华大学认真开展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确保全部整改到位。完善纪检、巡视、组织等信息沟通共享、线索移送、会商处置等工作规范,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大监督”格局。

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相融合,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每周二中午,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党支部固定举行党政联席集体备课,探索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及实践途径。党员梁思思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获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精仪系首创在工科大团队中建设功能型党支部,通过“支部建在连上”让师生党员在科研攻坚、项目攻关、完成重大工程任务等方面冲在前面,把团队中的教职工和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协力奋斗。

这是清华大学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缩影,也是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清华大学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清华特色中国书院制发展,深化五育并举,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023年,《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获评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成立碳中和研究院、集成电路学院、安全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清华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开展前瞻性的学科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有组织科研模式,扎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深度完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慧天网一号01星、大规模智能光计算芯片等系列科研成果涌现。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全职引进高华健、陈德亮等世界顶尖人才,清华大学党委坚持党管人才,打造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队伍。建立青年教师导师顾问组制度,建好“领航工作站”,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老党员’就是这样做的。”环境学院大气所第一党支部书记张少君说。他希望自己像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等老党员一样,“永远立足解决国家急需的问题,并努力引领学科发展”。

从荷塘月色到雪域高原,从紫荆操场到深海远洋,当三尺讲台连接着960多万平方公里,在党的带领下,清华园的向上力量早已突破围墙,化为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祖国的时代乐章。(王晓霞)

来源:清华大学网站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相关专题
· 高校党建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