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0日08:48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合峪镇蕙兰种植基地,一盆盆蕙兰青翠欲滴,花香四溢。基地内,养兰能手正忙着对群众进行种植、防虫、防害等技术培训。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林果地,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蕙兰之乡”,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这一切的改变,要从栾川县实施的基层党建“五大行动”说起。近年来,栾川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头雁领航、党员先锋、补短强基、阵地提升、赋能发展”五大行动,推动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而产业的选择,离不开因地制宜的科学决策。
“以前这里是桃园,但收成一般。继续种桃还是选择新产业,当时大家很犹豫。”近日,合峪镇党委书记吉磊指着眼前的蕙兰基地感慨。经过多方考察,镇党委发现,合峪镇有着上百年的蕙兰种植历史,但由于缺乏资源整合,产业发展散、乱、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此,镇党委决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蕙兰种植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为了推动蕙兰产业发展,合峪镇党委成立了蕙兰产业园联合党支部,将园区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园内党员等纳入联合党支部管理,常态化开展助农服务。通过党建引领,镇党委号召党员带头种植蕙兰,打消群众顾虑。种植大户王献回忆:“刚开始不敢种,怕赔钱。但看到党员干部带头干,我们也跟着加入了。”
产业选准了,如何让群众掌握种植技术,成为摆在镇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合峪镇成立了党员技术帮扶队,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王利波就是帮扶队的一员。他每天奔波在种植户之间,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帮助群众致富,我感到很自豪。”王利波还编了一段顺口溜:“头雁领航,荒山变花海;党员先锋,技术送到家。”
在党员技术帮扶队的指导下,蕙兰种植技术逐渐普及,群众的种植热情也日益高涨。如今,合峪镇的蕙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随着蕙兰种植规模的扩大,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蕙兰的价格一直上不去,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峪镇党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设了蕙兰交易市场,并注册了“合峪蕙兰”品牌。同时,镇党委还联系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推动蕙兰产业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现在我们的蕙兰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了国外。”合峪镇蕙兰合作社负责人杨金太自豪地说。据统计,蕙兰产业累计带动3000余户群众就业,户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产业兴旺了,村集体经济也富裕了。合峪镇柳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强介绍,村里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完善了托幼服务、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便民服务有声有色,基层治理更有保障。
“村集体有了收入,我们为群众办事的底气也更足了。”张强说。如今,柳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成为群众办事的“一站式”平台,还成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每月9日,栾川蕙兰文化产业园人头攒动,赏兰、鉴兰、购兰的客商络绎不绝。一月一次的“惠农交易日”,吸引了省内及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客商,每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在300万元左右。
蕙兰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栾川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栾川县深入开展“五大行动”,打造了陶湾南沟康养小镇、合峪蕙兰小镇等一批乡村特色品牌,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让党旗飘扬在基层产业一线、群众心间。
春光正好,从城镇乡村到产业园区,栾川县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在这片热土上,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惠兰花开,幸福自来。栾川县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王雪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