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16:37
重庆市巫山县纪委监委坚持纪律教育与党性教育、廉洁教育相融合,不断丰富纪律教育形式,通过正向引导、反面警示等方式,推动党的纪律入脑入心。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竹贤乡下庄村开展教育活动。向林彬 摄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什么是历史眼光、什么是战略高度?如何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刘靖北。
要善于从中外历史中汲取教训,从我们党百年奋斗中把握价值旨归,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命运比较中深化对反腐败重大意义的认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用到“历史”这个词,包括强调“两个历史主动”。在认识反腐败斗争时,怎么理解“要有历史眼光”呢?
刘靖北:历史已告诉人们,腐败是人类社会一种共有现象,古今中外都有发生;现实也一再警示,只要拥有权力,就有被腐蚀的风险。这决定了同腐败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以历史眼光看待反腐败斗争,关键是要善于从中外历史中汲取教训,从我们党百年奋斗中把握价值旨归,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命运比较中深化对反腐败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坚定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信心决心。
从我国历史看,一些封建王朝摆脱不了治乱兴衰的宿命,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统治集团的腐败。比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搜刮民财、征用民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汉朝经历“文景之治”、汉武帝称雄后由盛转衰,外戚专权,宦官乱政,门阀林立,吏治腐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云:“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清代乾隆后期,官僚体系腐败严重,官无不贪、吏无不恶,统治阶层过着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生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那个时期的民谣。
从世界历史看,政权因腐败而败亡的例子也屡见不鲜。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强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帝国之一。但帝国后期特权无处不在,公职“私家化”、“特权享受”成为身份的象征,各级各类官员贪赃枉法甚至卖官鬻爵,最终这个历史跨越约五个世纪的帝国走向崩溃。在法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波旁王朝的后期,王室和贵族生活奢靡,特权阶层滥用权力,政府横征暴敛,民众负担沉重,社会普遍不满,这也是引发法国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统治的重要诱因。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党没有抓好反特权、反腐败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甚至党内形成了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阶层,丧失了引领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能力。
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腐败水火不容,始终坚持不懈反腐败。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颁布多个惩治贪污腐败文件和条例,并据以坚决惩处了谢步升、熊仙璧、肖玉璧等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分子,保证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在“三反”运动中严肃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深刻警示和教育了全党。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清醒认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出现腐败易发多发的严峻挑战,提出“从严治党”和一系列“两手抓”方针,把反腐败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高度,探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力回答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经验表明,无论什么性质的政权,如果任由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必然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崩溃,上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剧。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始终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
透过政治、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深刻认识只有坚定不移反腐败,才能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如何从战略高度认识反腐败斗争?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要“保持战略定力”并作出战略部署,都是基于战略高度。从战略高度认识反腐败斗争,就需要透过政治、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认识到当前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只有坚定不移反腐败,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先进纯洁,才能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从政治上看,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根本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开展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看,就要充分认识到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腐败对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力最大、杀伤力也最大,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如果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红色江山就会改变颜色,最终亡党亡国。从政治上看,就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就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坚决清除党的肌体上的毒瘤、毒源,才能永葆党的先进纯洁、生机活力。从政治上看,就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腐败损害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只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聚党心军心民心,厚植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从全局上看,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在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只有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永葆党的肌体健康,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始终赢得历史主动。
从长远上看,必须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腐败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叠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权力滥用,往往与权力相伴而生。这决定了反腐败斗争不会一蹴而就,不能松劲懈怠。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不正之风和腐败就会卷土重来,压倒性胜利的成果就会前功尽弃,就将犯颠覆性错误。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危害性和顽固性,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永远吹冲锋号,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清淤疏浚、保驾护航。
牢记使命任务,坚定决心信心,不断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记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刘靖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对任务的科学部署上来,牢记使命任务,坚定决心信心,不断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整体目标。从“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到“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体现了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更深刻、要求更高远、决心更坚定、行动更坚决。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既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必须有机贯通,一体推进。既要对一定时期内高发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对象的腐败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高压震慑效果,又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综合运用纪法、制度、教育、监督、技术等多种手段,整体推进,持续发力,营造良好政治社会生态,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要深化贯通“三不腐”内在联系,形成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的有效机制,使不敢腐的强大震慑、不能腐的刚性约束、不想腐的思想自觉融于一体,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和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标本兼治、系统施治、风腐同治,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深刻把握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阶段性特征,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一严到底纠“四风”,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前移反腐关口,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及时预警监督。以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统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决不允许搞“七个有之”,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决抵御各种诱惑和“围猎”。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关系党的形象。要坚持纠治“四风”树立新风并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强党性、正作风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
坚持自我监督、人民监督贯通互动、系统集成。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既依照自身职责发挥效能,又强化关联互动、系统集成,形成同题共答、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制度,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将“两个答案”贯通起来,让特权现象和腐败问题无藏身之地。
坚持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要围绕加强对管党治党的领导、选好用好干部、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维护群众利益等,明确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围绕高效监督、从严执纪、精准问责等,明确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围绕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推动落实,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等。以责任主体到位、责任要求到位、考核问责到位,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到位。
(本报记者 王霞 慕振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