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8日09:5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闸口街道,一场聚焦项目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新春第一会”如期召开。公告栏里张贴着新一年的10项民生实事序时表,各部门展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往年这个时候还在整台账、排点位,现在考核更看重实效,干劲儿都不一样了!”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凡亮感慨。
近些年来,淮安市优化指标体系、精简程序方法,不断深化结果运用,通过党建考核“瘦身”提质,推动基层党组织甩掉台账资料、文件报表包袱,广大党员轻装上阵、实干惠民,谱写出抓党建促发展、强治理、优服务的生动答卷。
优化指标设置——
减数量不减责任
“以前总见乡镇干部抱着材料跑,现在他们带着技术员在地头转。”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丰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攀峰感叹着身边的变化,没有迎考压力和负担,全镇广大党员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车间工厂、田间地头。
考核指标的精简优化是紧扣实际的“有机融合”。淮安市优化指标设置,把能够体现发展要求、具有引领性和撬动性的指标选出来、考起来,把各地各单位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扎扎实实强党建上来。坚持减数量不减责任,对指标逐一评估、科学论证,紧扣上级部署要求、发展中心任务、群众关切问题,通过削减不合理、非必要考核事项,推动党建考核指标从去年的25项精简到16项核心指标,压减比例达36%。
坚持既看共性也看个性,该市采取“必答题+差异考”方式,区分县区、市直机关、国企、高校等不同考核对象,实行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引导各地各领域充分发展特色优势,推动党建与各领域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以考促干、以考促优。进一步加大定量考核指标比重,保留必要的定性评价,把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考出动力、考出效果。
精简程序方法——
把分数打在日常
“对矛盾隐患问题缺乏敏感性,街道和社区的权责还需进一步厘清”“少数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落实不够有力”……近期,在2024年度县区委和市委相关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会上,一针见血的点评让参会的党(工)委书记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又找到了问题短板所在。
纸上写的、表上列的,不如实地看的、现场说的。淮安市积极推行党建“无感考核”,坚持平时调度、一线查访、年终述职等多维度评估,取消年终柜台式考核、减少提供佐证材料,抓住评判关键,把分数打在日常,实现“考核有责、过程无感”。
变年终评为日常问,定期召开党建领导小组会议,征询职能部门意见、综合分析研判全市党建工作态势,掌握关键性指标的面上趋势和点上实际,把情况摸清、问题短板找准。变纸上看为实地察,在全市各地各领域广泛设立43个基层党建联系点,结合走访慰问、工作调研,市委常委定期深入联系点,通过问职能部门看部署决策落实情况、问党组织书记看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问党员群众看急难愁盼解决情况“三问三看”,结合日常调度、巡视反馈、信访举报等掌握了解情况,分别形成亮点清单和问题清单,实打实把成绩评在日常。
变柜台考为现场述,将“实”字贯穿党建述评考全过程,建立述职报告前置审查机制,杜绝成绩夸大“注水”、问题避重就轻、整改不痛不痒等形式主义。综合平时掌握、一线了解的各类情况,梳理长期存在的老问题、群众反映的新问题,主要领导采取一述一评的方式,逐一点评,既指出“病灶”所在,又明确改进方向,确保述职不走过场,真正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地见效。
深化结果运用——
以考赋能促发展
通过实打实的考核,淮安市的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达成共识:“党建抓得牢,队伍才能带得好,惠民生、促发展才能更有底气、更有动力。”这是“党建也是生产力”在考核中的体现,也是淮安市延伸党建考核结果运用链条的一个侧写。
淮安市坚持将党建考核与综合考核、工作改进、评优评先等多方面工作相结合,扎实写好考核“后半篇文章”,发挥出党建考核助力赋能的作用。
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考核,通过“乘数计分法”,将党建考核结果转化成一定系数与高质量发展考核得分相乘,确定综合考核成绩及最终位次,释放党建引领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融合共进。强化问题导向,围绕党建考核反馈问题和党建述职评议会上级点评意见,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健全完善立项、督查、评审闭环推进机制,定期开展书记项目集中拉练,形成实施一个项目、破解一道难题、建立一套机制、树立一批品牌的叠加效应。
出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考核考察看党建意见(试行)》,对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的,优先作为各级各类党内表彰和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推荐人选、推荐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拟任乡镇党委书记人选进行考察时,专门考察其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对抓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预警,情节严重的进行严肃问责,树立起优绩优奖、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本报通讯员 淮组轩)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