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考到实处 干出实效

陈林

2025年02月18日09:5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不久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江苏省淮安市优化党建考核指标体系,精简程序办法,深化结果运用的做法值得借鉴。考核既是指挥棒,也是助推器,归根结底是透过科学高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评实绩、看实效,真正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业,精力充沛抓落实。

指标规不规范、精不精简,直接关系到考核工作的精准度和实际可操作性。过去,基层干部苦于指标繁琐复杂、考核事项繁多之“负”,有的疲于应付,奔走在拼数据、垒台账、包装现场的“流水线”,不仅让考核失偏变味,也会使干部不服气、干事没劲头。考得准不准,考核指标很重要。要坚持“考少、考精、考准、重点考”的原则,围绕中心大局,实行差异化考核,多引入引领性强、区分度大、导向性强的指标。要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根据最新的形势变化、工作要求与基层实际进行动态调整、量体裁衣,与上级要求不符的应清尽清,与基层工作实际脱节的应减尽减,能合并的合并,能单列的单列,防止指标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

现场是考核的灵魂,只有把考核的“探头”延伸到改革发展一线,才能最大程度地考实一名干部的日常工作表现。要打破简单看材料、坐下听汇报、“一车子人”看点位的路径依赖,多把功夫下在平时、用到实地,全面收集研判日常调度、平时监测、一线查访等信息,重点考核有没有解决问题、有没有推动发展、有没有惠及群众,全面客观准确反映考核对象抓工作的实绩实效。

考核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一考了之、重形轻效。要充分发挥考核“诊断器”作用,对考核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工作难点,建立即知即改、多方联改、限时督改工作机制,引导考核对象正视考核结果,改进思路举措,提高发展质效,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坚持真考真用、考用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评先评优挂钩,对责任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