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士
2025年02月13日09:0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解决的矛盾问题、战胜的困难阻力,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解决起来也更考验勇气和智慧,亟须增强广大干部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能力是干事之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特别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能力尤为重要、迫切需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解决的矛盾问题、战胜的困难阻力,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解决起来也更考验勇气和智慧,亟须增强广大干部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从实际看,党员干部的能力总体素质是好的。但要看到,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干部在能力上仍存着在一些问题不足。比如,有的政治能力弱化,缺乏政治敏锐性,对国内国际局势演变不研究、不分析,对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理解不深、把握不透,应对重大考验束手束脚、“本领恐慌”;有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有欠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水平还不够;有的领导能力虚化,调查研究“走过场”,盲目决策“拍脑门”,制定政策“水土不服”,缺乏前瞻思考和底线思维,对潜在的风险隐患预判不及时、防范不到位;有的工作能力软化,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守“老办法”、“旧经验”,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守株待兔”、“蹈故习常”,服务群众不深不实,推动发展本领不足。
干部能力的“供给侧”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侧”供需脱节,既有干部主观上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懈怠、内驱力不足的因素,也有用新机制、新手段、新举措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到位的问题。新征程上,要把提升能力、增强本领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努力练就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真本领、硬功夫。
练就过硬本领,需要组织培养。理论素养是最根本的本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刻把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重要内涵,深切感悟“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不迷失方向。要靶向发力、精准“育苗”,紧扣本地区发展大势和中心大局,抓实专业能力训练,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本领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应急处置等基层渴求、干部渴盼的专业能力培训,用好用活高校院所、厂办车间等特色资源,把培训办到大学校园、办到科研一线、办到实践基地、办到需求前沿,以“小、专、精、实”的高质量培训赋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鼓励引导一线实践锻炼,推动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主战场,深入产业发展、园区运营、科技创新等现代化建设主阵地,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加快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加强经济欠发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干部相互挂职,让干部在陌生的土壤“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外伸展”,在完成复杂棘手任务、应对风险考验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早日成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担好应尽之责,全面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要树牢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常思常悟、常用常新创新理论,自觉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把提高政治能力作为终身必修课题,时时处处从政治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奋斗目标,吃透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施政纲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现代化建设需求需要,优化发展思路、科学制定政策、热情服务群众,真正将“国之大者”“党之大计”了然于胸、付诸于行。修好政绩观这门必修课,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时刻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事谋事干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