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10:1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本报汕尾讯 (通讯员 善组轩)新春伊始,位于广东汕尾市海丰县的深汕合作拓展区项目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70余名干部在项目一线落实征地拆迁、协调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市委坚持实绩导向考察识别干部,在‘百千万工程’这个大赛场上,大家都铆足了干劲。”近日,海丰县委书记郭文炯说。
近年来,汕尾市紧扣“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突出实绩导向,统筹优化干部考察识别工作,既看一时一事又看平时一贯,从一线表现、实干实绩、工作作风等多维度考察识别干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突出一线识别,跟踪察看工作落实情况。把“百千万工程”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依托平时、年度、专项、综合“四位一体”考核体系,掌握干部在关键事、关键时的表现情况。针对市县包干领导及职能部门、镇街党政正职等考察识别对象,市级组建4个工作组深入27个镇村重点点位,县级兜底全覆盖走遍51个镇街、863个村(社区),全面深入了解属地单位干部和包干单位干部在重大工作中的政治态度、担当精神、改革能力、工作成效、纪律作风情况。坚持随机抽查和蹲点调研相结合,着重看基层干部是否全面动员、领导干部是否全面下沉、工作责任是否全面压实。对照工作进展和履职情况,系统分析研判确定“能”“优”“庸”“劣”干部名单。结合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情况,2024年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镇街党政正职22名,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镇街党政正职11名,对276名优秀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嘉奖或通报表扬。
突出常态识别,全面精准绘好干部画像。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深度调研、谈话考察、自查自评等方式,做到以事察人、知事识人。围绕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县(市、区)领导班子、镇街党政主要领导3个层级,结合功能定位、政治表现、履职尽责、工作实绩等内容,听取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等对象评价,把握多维度、差异化的干部画像评价标准,确保绘得准、画得实。持续深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深调研”,采取业绩采集、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负面清单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聚焦干部主要行为特征、具体事例、工作实绩进行分析研判,确保见人见事、概括精确。目前,聚焦“百千万工程”推进,深入11个市直主要职能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领导班子分析研判表;对4个县(市、区)进行深度调研,形成“一县(市、区)一报告”;围绕近三年主要工作业绩、本地区近三年考核排名、信访情况等8大方面要素,对全市89名镇街党政正职进行了综合评价。强化成果运用,贯通融合“考人”“考事”,全面分析干部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能力水平,把善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放在改革急需岗位,把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放在经济发展前沿,把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放在乡村振兴一线。2024年,围绕精准画像结果,结合履职表现及工作实绩等情况,提拔重用“85”后年轻干部9名,“85后”镇街党(工)委书记从2名增加到7名。
突出专项识别,开展基层干部作风专项整治。组建作风整治工作专班,市县组织部门一体联动、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掌握真实情况,精准发现问题,形成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清单。根据“百千万工程”等专项考评结果,定期分析研判,加强对后进地区和部门的跟踪了解,通过“12380”平台受理群众投诉,多方面收集新闻监督、网络舆情、“12345”热线等信息,综合运用巡察检查督查情况,多渠道发现基层干部消极懈怠、弄虚作假、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线索。从严从实开展整改处置,去年154名干部因作风不严不实、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被问责处分。强化日常监督和跟踪问效,坚持每季度通报正反面典型案例,清单式梳理干部作风问题,制发全市基层干部突出问题清单,围绕中心工作常态化开展问题风险警示和“一把手”约谈整改工作,推动干部作风整治工作实现闭环管理。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