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着力提高文化修养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系列谈之五

邓一非 郭世申

2025年02月11日09:42    来源:中国军网

提高文化修养,是内外兼修、涵养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的过程,是提升文化素养和品位、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的过程,更是砥砺强军之志、锤炼胜战本领、助力成长成才的过程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习主席强调:“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文化可以养心志、育情操,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员干部应当着力提高文化修养,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矢志奋斗中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文化修养是一个人对人文、科学等文化成果认知、理解、掌握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形成的价值观念、知识储备、视野眼界、审美情趣、情感意志等,对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力素质的培养、言行举止的规范、精神境界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对军队党员干部来说,文化修养必不可少。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占领军事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并有一大批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战员,是我军克敌制胜、成长壮大的重要法宝。军队党员干部的文化修养是构成我军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修养,是内外兼修、涵养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的过程,是提升文化素养和品位、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的过程,更是砥砺强军之志、锤炼胜战本领、助力成长成才的过程。

在读书学习中滋养。“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读书学习是一个“学识日进、修养日增”的积累沉淀过程,是提高文化修养最基本的途径。抗日名将彭雪枫一生酷爱读书,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依然手不释卷,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水平,从而集文韬武略于一身,以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当今,知识信息加速更新,军队党员干部更应牢固确立“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理念,多读书、读好书。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为自己制订读书计划,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吸纳新知识、认识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孜孜不倦、学而不辍,保持“挤劲”“钻劲”“韧劲”,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防止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涵养“书卷气”,祛除庸俗之气和浮躁之气。要多读经典、熟读经典,领略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作为文化精华具有的独特魅力,与先贤对话,与智者沟通,启迪思维、丰富学识、增加智慧,提高思想的锐度、精神的高度,让心灵受到洗礼、灵魂得以升华。

在精研深思中淬炼。“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文化修养是根植内心的一种修为、一种品质、一种情怀。钻研思考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过程,也是提高文化修养的有效方法。粟裕善于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分析战场态势,因敌而变,做出精妙的作战计划,并且时刻为胜利而思考,终身在研究战争。通过钻研思考知其意、明其理、悟其道,提高的不仅是能力、本领,也是文化修养水平。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军队党员干部要提高文化修养,必须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习主席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感悟贯穿的深厚文化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高度文化自觉、强烈文化担当,不断增强文化修养的思想引领。要研史析理,探究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当代价值,中华传统兵学的治军智慧和胜战谋略,以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厚积文化修养的历史底蕴。要研战谋战,深入钻研战争理论和作战理论,探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和作战方式的新变化、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新方略,充实文化修养的军事意蕴。

在文化环境中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环境的浸润、熏陶,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实践路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孕育形成的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以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源头活水”,赋予了我军自信自强、敢斗善斗、奋进奋发的崭新精神气质。军队党员干部应在强军实践中修炼和展现革命军人特有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要用强军文化砺志铸魂,从中汲取信仰信念的力量,把红色基因植入灵魂、融入血脉,强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用强军文化砺战激气,从中汲取敢战胜战的力量,苦练军事技能,磨炼顽强意志,砥砺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血性担当;用强军文化砺行厚德,从中汲取奋斗强军的力量,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迎难而上、勇担重任,严于律己、遵规守纪,树立革命军人的良好形象,让文化修养水平适应强军胜战的时代要求。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