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强纳管、重关爱、促担当,江苏常熟——

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

2025年01月06日10:4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前不久,江苏省常熟市莫城街道党工委在“尚城小二”APP上增设“锋领尚城——我要找组织”模块,为“流入”党员找到党组织提供了极大便利。“我在APP上找到了咱们服装城男装中心个体流动党员党支部,顺利办理了‘流入’登记,这样以后参加组织生活就方便多了。”刚在莫城街道找到工作的流动党员鲍勇兴奋地说。

常熟产业结构多元、业态丰富、现代服务业齐聚,纺织服装、直播电商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流动党员3200余人,主要从事电商直播、网约车、物流行业等。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题,近些年来,常熟市加强探索实践,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法,通过实施“三查四找”工作法、开展“海棠暖流”行动、搭建“先锋领治”平台等,有效抓实流动党员组织覆盖、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着力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三查四找”实现摸排纳管

“我的组织关系在老家浙江乐清,参加组织生活不太方便。自从被纳入常熟服装城这片的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后,平时工作和组织生活都能兼顾。”自2022年8月向莫城街道新建村党总支报到后,流动党员侯圆圆每月参加主题党日,还积极报名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组织的网格巡查、环境整治等志愿行动,让“有家又有为”变得更为具象。

着眼破解流动党员底数不清、去向不明的难题,常熟市综合运用“三查四找”工作法,通过精网微格拉网查、新市民登记平台专人查、村(居)民小组定期查,宣传载体广泛找、流动党员互相找、群众活动现场找、党员联户逐户找的形式,推动区域内流动党员有效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

“我们辖区外来人口不少,流动党员来街道报到后,我都会及时联系流出地党组织,通过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登记,便于后续的日常管理。”琴川街道党务干部彭佳欢打开系统,能清楚地看到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记录。

建立流动党员“一月一同步、一月一校核”工作机制,通过“反馈—核实—建档”,逐级形成流动党员库,推动“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做到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参加组织生活、参加学习讨论、思想汇报、民主评议党员等情况“六个清楚”,全方位掌握流动党员情况。

“海棠暖流”促进帮扶关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常熟市东南街道的流动党员群内就热闹起来,街道党务干部转发学习资料,党员纷纷对各项改革举措发表看法,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着眼破解流动党员“学习断档、关爱缺失”的难题,常熟市通过明确一名联络人员、发放一套红色“理”包、组织一场集中学习、接受一次现场教育、进行一轮谈心谈话、举办一期专题座谈、办好一件为民实事的举措,抓实流动党员日常教育。同时,各乡镇(街道)组建微信群,作为辖区流动党员的学习加油站,定期推送新思想、新政策,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断档。

聚焦流动党员工作、生活需求,全面开展“海棠暖流”行动,依托全市110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蜂享吧”,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帮扶、权益保护、家庭关爱等服务4800余次,连续多年在“七一”前召开专场招聘会,为1000多名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咨询指导,组织流动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600余人次。常熟市还在苏州市内率先设立“海棠暖流”专项党员关爱基金,对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67个。2024年夏天,常福街道珠海社区举办集中式暑托班,紧密结合孩子们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课内辅导、外出研学、实践体验等多维课程,着力解决流动党员子女暑期看护难题,也为孩子们营造幸福快乐的成长空间。

“先锋领治”推动担当作为

在虞山街道党工委组建的“虞见海棠·耘享幸福里”助餐志愿团里,有不少流动党员的身影。他们发挥熟悉路况、贴近群众等优势,为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到户服务,让不方便出门买菜烧饭的老人也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流入”党员季克斌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月都参与社区组织的清洁家园、平安巡查、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员。

着眼破解流动党员“身份不显、作用不强”难题,常熟市搭建“先锋领治”等平台,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作为”四亮行动,在商圈、市场、楼宇、园区等流动党员集中的区域,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结合流动党员本职工作和专业特长,组建行动支部、党员先锋队,助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难点工作。

为推动流动党员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彰显党员形象和先锋担当,常熟市建立健全返乡报到机制,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信息灵、思路宽、社会阅历深的优势,逢节假日开展“我为家乡办好事”等活动。同时,依托“先锋领治”等平台,组织4000余人次流动党员参与网格治理、文明劝导、爱心护学、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引导100余名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兴教助学、爱心捐助等活动,为“第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本报通讯员 常组轩)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