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09: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感谢党组织对我们流动党员的关怀,现在累了有地儿歇歇脚,闷了有人唠唠嗑,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近日,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的流动党员周成龙不禁感叹。他从2011年就离开家乡来到新抚,就近就地参加组织生活,对工作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浓。
从流入到融入、从流出到返乡,近些年来,新抚区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实施“暖流行动”,从联系摸排、服务关怀、作用发挥三个方面发力,持续提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水平,切实把流动党员凝聚起来,
摸排底数
流动不流失
临近年底,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新抚区南苑社区党委副书记关爽开启了新一轮的走访入户工作,利用公安、人社等多个单位推送信息,精准开展流动党员“敲门行动”,将6名流入党员及时纳入党支部管理。
该区健全完善流出党员备案制度,督促做到“一报三讲三承诺”,即报送信息登记表;讲清流出目的地、原因、时限;承诺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定期汇报、按时交纳党费。“一人一档”建立工作台账,发动网格党员志愿者作为“包保联络员”,一对一开展问情况、问需求、问困难和定时跟踪回访的“三问一访”服务体系,真真切切当好“娘家人”。实施“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动态排查机制,在用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流动人口、社保缴纳等信息,开展县区、乡街、村社三级联动摸排,在全区找出流动党员234名,112名办理了正式组织关系转接。针对摸排出的流动党员,建立13个流动党员“云支部”,常态化推送学习资料,开展“微党课”、“微研讨”等活动96场次,特别针对年轻党员推出“沉浸式党课”“情景党课”,切实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让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
帮困解难
离乡不离党
沿着抚顺南站步行街向西,一节百年“绿皮电车”静立街中,这是新抚区在百货大楼商圈打造的“流动党员驿站”。驿站内图书、报刊等学习资料一应俱全,还有饮水机、充电器等综合服务设施,为流动党员参加学习、娱乐等活动提供软硬件保障,让流动党员学习有场所、休闲有去处。
为使流动党员真正融入新抚、心在新抚,该区构建“市级中心+县区枢纽+乡街驿站+村社窗口”流动党员四级管理服务架构,整合现有资源,在中心商圈、文化地标等场所,集中设置“暖流驿站”,免费为流动党员提供阅读、充电、饮水等便捷服务。同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统筹空间资源在人员密集、活动场所集中、交通便利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3个集成化、片区化的流动党员阵地,搭建集日常活动、教育管理、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方面一站式服务矩阵,常态化举办健康义诊、求职就业、技能培训、“红色影院”等活动241场次。今年以来,抢抓流动党员返乡之际,走访流动党员121人次,发放“暖流”大礼包120份,帮助解决子女入学、父母照料等问题53个。
示范引领
有家更有为
卢旭东是“星骑士”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也是工作区域商户、业主的“老熟人”。近日,千抚社区独居老人姜航突发急性腰脱,行动不便。流动党员卢旭东得知消息后,与老人建立帮扶联系,利用送餐间隙帮助老人代买食物、药品等生活物资。
聚焦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该区将群众所需和党员所能有效结合,积极搭建流动党员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的载体平台,组建“红色商圈”“流动党员代办团”等13支先锋队伍,引导流动党员广泛参与政策宣讲、帮办代办等服务,以“城市观察员”身份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发挥流动党员渠道广、资源多等优势,利用节假日时间,举办流动党员返乡座谈会,开展家乡发展献良策、招商引资推介等活动,推介招商信息。实施农村青年“凤还巢”工程,将优秀返乡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吸引32名领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在村党组织的支持下成立合作社17家,结对带动身边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共同开展生产经营,通过技术指导、融资担保、产销联动等方式,带动200余人就业。此外,试点实行流动党员积分管理,通过积分考评和量化管理,对流动党员履行党员义务情况进行考评,充分激发了党员内在活力,激励流动党员服务他乡、贡献家乡。(本报通讯员 王宏尧)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