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江苏徐州实施鸿雁“彭”程行动——

流动党员异乡有“家”更可为

2024年12月09日09:2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1月2日,江苏省徐州市无锡流动党员服务驿站暨沛县无锡流动党员综合党委正式成立,200余名在无锡的徐州市流动党员,在异乡有了“家”。这也是徐州市建立的第87个流动党员党组织。

近些年来,徐州市聚焦全市流动党员组织覆盖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深入实施鸿雁“彭”程行动,建强流动堡垒,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形成了“一面旗帜两地红”的生动局面。

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流动党员“有家”

近日,在青岛创业30多年的徐州市商会会长冯遵凯“解锁”了一个新身份——徐州市青岛流动党员综合党委书记。他说,“流动党员党委是家乡与青岛的情感纽带,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桥梁,也是我们温暖的大家庭。”

徐州市先后在流出党员人数较多、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青岛、南京、苏州等地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会同流入地签订《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协议》,建立起“组织跟进、两地互动、双向服务、共同管理”的工作机制,让流动党员既有“娘家”又有“婆家”。

通过开展“三找”活动,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动态更新市县镇村四级流动党员信息库,常态化备案流出党员、登记流入党员,采用信息化手段增加流动党员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功能,做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从事职业、流动地址、联系电话、组织生活“五清”,全市共摸排登记流动党员2.6万名。为便于流入党员报到,徐州市建立1个市级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中心、10个县级流动党员服务驿站、167个镇级流动党员服务专窗,开发线上扫码登记,开通热线,发放流动党员“回家指南”,让流动党员寻“家”有路、融入有“门”。

有序推进分层分类管理

流动党员“恋家”

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高流动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积极性?徐州市采取“组织关系转移一批、推送纳管一批、流动党员党组织联管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有序推进分层分类管理。实施积分管理制度,流入党员可依据积分,兑现教育培训、健康体检等服务,实现从“被融入”到“想融入”的转变。目前,全市共有1800余名流入党员纳入管理,让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孤雁”第一时间归队“安家”。鼓楼区建设区街社三级“红鼓驿家”,构建流动党员之家矩阵;云龙区选派112名红色联络员,每人结对联系1—3名流动党员;泉山区打造流动党员会客厅、“红流加油站”,开放流动党员服务阵地。

铜山区棠张镇新庄村流出党员马敏前不久收到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寄来的“学习大礼包”。她感动地说,“虽然已离开家乡多年,工作不稳定,但始终没有离开过党组织这个‘家’。”

流动不“流学”,徐州市常态开展“流动党员进党校”活动,利用先锋淮海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常态化推送学习信息;邮寄学习资料5698份,在春节、中秋等流动党员返乡窗口期开展学习教育,覆盖17800余人次。对政治素质较好、有带富能力的流动党员,及时纳入村后备力量培养,鼓励素质好、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回村任职,为农村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的后备力量。截至目前,共有177名流动党员回村任职,带动126个经济薄弱村转化提升。

开展“三亮三比树先锋”

流动党员“顾家”

“不管离家多远,徐州的乡音、习惯,我一直没有改变,我身上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鲁加升在厦门办了一个徐州之家,专门为到厦门创业、没住处的徐州人免费提供住处。如今,他被任命为徐州市厦门流动党员综合党委书记,致力于把党委建成在厦徐州市流动党员的联络站、服务站和信息站,成为联系家乡在厦优秀人员回引的“蓄水池”。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满怀桑梓情的流动党员比比皆是,他们在产业一线、在基层社区、在乡村田野,共同为家乡发展建设添砖加瓦。今年,徐州市借助流动党员桥梁纽带作用,共牵线落地产业项目11个,吸引人才来徐就业创业5500人次,围绕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助力建议1200条。

流动党员是流动的先锋力量,管好了、用好了,就是一面面流动的红旗。广泛开展“三亮三比树先锋”行动,结合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机制,引导流动党员组建流动党员先锋队,将自己的“小目标”主动融入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目标”。新沂市引导流动党员带动2700名群众外出就业,带回资金500万元,提供市场信息1200条。徐州经开区通过开展一次家访、一期培训、一场活动、一次总结“四个一机制”在源头上做到流入即纳管。(本报通讯员 徐组一)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