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09:2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自从有了‘一户一表’,哪家有准备高考的学子,哪家有需要托育的小孩,哪家有邻里矛盾纠纷,我们都一清二楚,精准提供相应服务。”近日,谈起“一户一表”工作机制带来的变化,浙江省嘉善县罗星街道江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芳琳如数家珍。
江南社区位于嘉善县新城区,商业综合体、单身公寓等业态多样,人员流动性强,人户分离占比高,是典型的现代融合型社区,治理难度较大。通过推行“一户一表”工作机制,把准了社区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为社区治理精细化提供了基础底库和决策参考。
近些年来,为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协同不畅等问题,嘉善县探索建立以房屋、人员为采集单位的“一户一表”工作机制,全面掌握辖区人员底数、群众问题需求,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构建形成信息精准收集、供需高效处理、结果互动反馈的闭环落实机制,不断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基层治理精细化。目前,嘉善县通过“一户一表”高效摸清40余万实住居民的动态信息,链接“社区合伙人”8000余人,匹配供需落地服务项目1000余项。
一表集成 信息精准收集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最关键的就是把群众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各项工作考验的都是村社干部对本村本社情况掌握了解的底气。”嘉善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摸清人员底数、把脉群众需求,把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家庭串联起来,作为基层村社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已经成为基层精细化和高效化治理的现实需求。
“一户一表”从摸清基础信息、了解问题需求、掌握资源要素3个方面出发,全面排摸社区实住人员的政治身份、工作性质、工作单位、参与社会活动情况、爱好特长等有效信息,把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家庭串联起来,把群众的自身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精准链接群众需求的服务清单,将排摸到的“能人”“匠人”运用到村社发展、矛盾调解、服务活动等工作中。
经过3年迭代,这张表囊括了基础信息、问题需求、资源要素3大板块,具体划分了房屋的产权情况、实住情况、配套车辆情况和实际居住人员的在册在职、社会保障以及特长兴趣、服务村社情况等43小项,并根据每户每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设置家庭人员画像,全面掌握居民“食、住、行、娱、教、医、养”方方面面。
分类办理 供需精准匹配
“前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我反映了双职工家庭小孩照看难的问题,没想到小区里很快就开了家公益托育园,真是太给力了。”谈起家门口的托管中心,江南社区居民李静赞不绝口。
在今年的“一户一表”全面摸排走访中,江南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新增了19个有托育需求的家庭后,第一时间联合县妇保院、辖区幼儿园,创新打造由城市社区强社公司运营管理的公益托育园,推出“红领巾学堂”“青春夜校”“家门口老年社团”等50项系列课程,不断丰富社区“15分钟”服务事项。
立足高效匹配供需,嘉善县在“一户一表”有效采集信息的同时,全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重点围绕居家养老、儿童关爱、环境治理、物业服务等方面,精准梳理群众反映强烈、普遍需求的民生事项412项,分析研判需求特性,实行三色分类办理。
对于个别家庭提出的个性需求,落实村社干部“谁走访,谁负责”机制,一对一处理;对不能即时处理的,由所负责的村社干部进行跟踪办理,已帮办处理的需求按照绿色管理,对于需要社区干部跟踪的需求,实行橙色管理,后期闭环落实的动态调整为绿色;对于群众提出的“育儿养老”“技能培训”等普遍关注的民生需求,实行红色管理,落地实施老年活动、儿童友好、骑士关爱等服务项目,按照项目完成进度,动态调整橙色、绿色管理,确保“一户一表”精准排摸的需求落地有声。
网格联动 结果高效反馈
为及时有效回应居民诉求,嘉善县按照党建联建单位、业委会、党员楼道长、志愿者协助配合的“1+1+1+N”的工作负责机制,通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分项目认领,以服务项目的落地开展进一步补充完善“一户一表”,校准信息、反馈结果。多领域、多形式搭建意见反馈平台,建立网格实名制微信群、“微心愿”平台等线上载体,每名网格员负责管理其所在辖区的网格实名制微信群,落实网格员线上接待机制,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党员—群众”全链响应网,做到小事一“格”处理,大事全“网”联动,实现居民足不出户,意见建议就能得到有效反馈。
着眼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嘉善县探索推出“睦邻积分”兑换机制,服务者、参与者均可通过提供服务、参与活动积累相应的积分,再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者社区公益课程等。通过积分兑换互动,群众从最初的参加服务,到现在主动报名提供服务,形成了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良性互动。
“一户一表”工作机制,不仅在化解基层矛盾、提升服务质效上发挥了大作用,也使党员作风得到了很大转变。嘉善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一户一表”上门走访、信息采集以及问题的解决反馈,嘉善县将一批能力素质突出、群众基础扎实的优秀工作人员划入社区干部后备人选。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6名网格员进入村社班子队伍。
(本报通讯员 石睿 殳苗苗)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