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贵州仁怀市:实施“强组兴村”赋能乡村振兴

中共仁怀市委组织部

2024年11月14日15: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年以来,贵州省仁怀市创新实施“队伍在组建强、阵地在组建设、产业在组发展、自治在组见效”的“强组兴村”工程,有力推动服务力量下沉村组一线,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背景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基础。仁怀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0.32亿元,近年来先后荣膺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等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凸显,2003年,仁怀市实施“撤小村并大村”,全市385个村(含农村社区)缩减为149个村(含农村社区),村民组锐减1741个,村干部队伍减少20%、村民组长锐减1600余人,基层治理半径增大、服务群众力量不够等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满足农村尤其是村组治理的需要。

脱贫攻坚后,农村工作正逐步转向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然而,村民组处于乡村最末端,困难最集中、情况最复杂、力量最薄弱,是解决当前面临诸多矛盾、加快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为此,仁怀市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认真总结脱贫攻坚期间力量下沉帮扶工作经验上,以村民组为单元实施“强组兴村”工程,聚力干部下沉、服务提质、群众主体,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队伍在组建强

一是队网合一定区域。在划定“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村级治理网格的基础上,采取个人申请、组织选派、群众推选相结合的方式,整合镇村组三级人员力量,按照“1+3+N”模式(“1”即一个村民组,“3”即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1名村民组长,“N”即管水员、护林员、联户长、乡贤等)组建“强组兴村”工作队,实行一个村民组一个网格一支队伍,同步设立党支部或划分党小组,推动“队网合一、以队带网,整合资源、共建互促”,全面负责所在网格小组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二是分类考核促履职。出台“强组兴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对公务员、事业干部等采取“半年评价+年终考核”方式开展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提拔晋升、评先选优、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护林员、保洁员等,由各乡镇结合实际,出台与财政补贴发放挂钩工作机制,建立积分兑换制度,有效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三是夯实保障助落实。市级财政按照户籍人口每人5元/年标准下拨网格工作经费,用于乡镇治理网格及网格员误工补贴工作经费,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村民组长误工补贴。建立“强组兴村”工作队员进退机制,对履职不到位、外出务工、身体健康等原因不能继续开展工作的队员实行动态调整,保持队伍稳定。

(二)阵地在组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建阵地。突出教育、宣传、服务群众功能开展阵地建设,制定有规范党旗、有入党誓词、有组织架构、有基本制度、有工作台账的“五有”标准,确定普及型、示范型两种类别,采取政府投入、群众自筹、社会支持等方式,盘活闲置村室校舍、产业基地闲置房屋、农家房屋等资源,单独或联合建设“党员群众之家”“议事小院”等组级阵地,实现工作队办公有场所、群众议事有去处。二是畅通渠道解民忧。建立“强组兴村”工作队信息公开制度,在村组路口、文化广场和群众居集区域张贴悬挂公示牌,常态化开展宣传普及,增加群众对工作队知晓率,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定期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全面排查问题短板,建立“组级问题现场办、村级问题三天办、镇级问题一周办、市级问题一月办”限时办结制度,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逐级对应解决,限时予以办结。建立问题办结回访机制,由工作队员开展群众回访听取评价,收集意见建议,针对同类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三是丰富活动聚民心。工作队依托阵地,全力当好“政策宣传员”“问题收集员”“为民办事员”,组织群众会、院坝会,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群众说事、议事,把惠民助农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产业在组发展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谋产业。组织引导群众立足资源禀赋,发挥酱香白酒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粱+”、林下经济等产业,实现大季有主产、小季有补充,有效防止土地撂荒,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抓好“百企兴百村”工程,工作队积极对接企业,企业向村派出驻村指导员,政府向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企业结合村级资源优势投入发展资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创新引进技术增效益。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利用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积极对接引进产业发展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大力推广高粱机械化育苗、种植和收储,着力建设蔬菜、油菜、马铃薯等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加群众产业收益。三是紧密利益联结带农户。制定实施“十个一批”(“高粱+”产业、巩固提升、企业带动、盘活资源、工业服务、飞地抱团、实施项目、服务创收、电商服务、能人带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返租倒包”等联合经营发展模式,选派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充实进入工作队,不断健全完善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利益联结机制,调动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整合快递、超市、农资、劳务派遣等功能配套,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增收”。

(四)自治在组见效

一是开展文明新风“四个一”活动。工作队通过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开展一规、一风、一训、一评比“四个一”活动,收集村规民约修订意见,梳理好家风好家训好格言,对村民组内的总管、提调官、“一条龙”宴席服务组织、农村文艺文化表演队伍等进行清理登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并进行公示,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教育引导群众改变厚葬薄养、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组织群众开展“村BA”、“村晚”、“六月六”民族风情节等各类文体活动,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推广应用基层治理“积分制”。采取社会支持、政府补贴、集体投入等方式,探索建立积分超市,围绕线索举报、公益活动、评先评优等细化积分细则,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以分兑物”。建立星级文明户动态管理机制、“红黑榜”公示制,推动村规民约、组规民约执行有效,助推乡村治理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三是创新建立村庄建设“公益工”。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主决策、主动作为,倡导创新设置村组“公益工”,组里开展公益活动或修造集体设施时,“公益工”自觉按照安排参与,不能参加的自觉缴纳费用,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群众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五)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统筹调度机制。建立“市统筹—镇分派—村细化—组落实”工作调度机制,实行逐级调度管理,市委常委会、市级联席单位、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定期听取研究工作推进情况,目标化、清单化、责任化将任务分解到镇到村到组到人,全力推动工作落地。二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将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自然资源、林业等18家市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席会商机制,明晰职责权限、工作时限,确保任务按期销号。职能部门立足主责主业,主动下沉到基层一线,帮助村民组解决困难。三是建立难题破解机制。建立“组排解—村调解—镇化解—市督办”自下而上难题破解机制,通过组、村、镇、市四级联动,聚焦脱贫户动态监测、“两违”整治、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实行网格化包保,将每周二确定为“强组兴村工作日”,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每月召开1次群众会、每月开展2次巡查,常态化到组入户走访,收集困难和问题,推进组级解决一定数量、镇村解决大多数、市级统筹解决难题。

三、取得成效

(一)干事力量汇聚基层一线。“强组兴村”工程实施以来,整合镇村各类人员13480人,组建“强组兴村”工作队1730支,实现1730个村民组全覆盖,村民组服务群众力量平均增加5至10人,500余名年轻干部到组实践锻炼。通过“上下结合”考核管理机制,有效激发基层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服务群众意识更加牢固。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调动群众参与完善组级功能配套,建成示范型阵地256个,引导群众在活动阵地规范办理红白喜事酒席,开通快递领取、金融服务等功能,“零距离”高效服务群众。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收集诉求建议10200个(条),分级分类妥善处理问题8000余个,办理民生实事5000余件,党的政策落实更快更全面,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富民。工作队发挥专业优势,健全完善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利益联结机制,指导帮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对接91家企业帮带96个村,建成10万亩蔬菜、10万亩油菜、1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1730个村民组均有产业支撑,带动11.5万余人实现增收。争取到1700万元上级资金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建成乡村振兴服务站15个,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2.6亿元,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活力不断迸发。

(四)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通过实施“强组兴村”工程,治理体系得到完善,治理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基层智治、自治、法治、德治实现融合提升。工作队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49部,协助建立健全村级红白理事会160个,推动“积分兑换”物资40余万元,开展“村BA”、“村晚”、“六月六”民族风情节等文体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场次,24个村(居)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延伸党组织的服务触角,乡村振兴才会有把航向定大局的“舵手”,才能凝聚各类力量和资源。“强组兴村”工程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统筹协调优势,秉承“党建引领,服务至上”理念,以村民组为网格单元,推动服务型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村民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聚焦群众需求、解决问题短板、激发自治动能,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优势和效能。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强组兴村”工程中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聚焦基层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着力解决各类“急难愁盼”,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整合力量资源是关键。推进乡村振兴,村级、组级工作力量尤为重要,随着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仅仅依靠村干部、村民组长等力量来推动难度较大,只有全面整合各类力量资源,才能及时收集和解决群众意见诉求,确保“小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强组兴村”工程整合和推动镇级、村级核定力量下沉到组,充分凝聚和发挥村民组内乡贤能人、无职党员、公益岗位人员等工作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能量。

(四)闭环运转机制是保障。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工作推进要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各环节、全方位形成闭环管理,有效推动问题清零见底。“强组兴村”工程制定“双线闭合”运转机制,采取市、镇、村、组“自上而下”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逐级宣传到基层,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采取组、村、镇、市“自下而上”逐层收集解决矛盾问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确保基层治理有力有序。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