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08:5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秋意渐浓,在青海省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1:1比例还原的复兴号“幸福列车”吸引大量参观者打卡体验,供市民阅读的“红色书吧”内读者众多……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作为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市常住人口248万,党员人数12.7万余名。活动阵地功能单一,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形式局限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党员。为此,近些年来,西宁市大力实施多元一体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积极发挥阵地功能,集开放式、集约化为一体,不断构建党群共享、功能相融格局,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为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健全功能拓视野
“占地3300平方米、两层活动空间……不仅能在这里学习党建业务知识,还可以在‘红色沙龙’里交流研讨,各种类型的活动都可以开展,真不错。”参观结束后,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董博俊对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赞不绝口。
为持续完善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体系功能,精准对接党员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聚焦需求,整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服务。设置“一厅二区三馆”,由党群活动接待厅、智慧党建体验区、红色服务悦享区、组织生活馆、党史学习馆、党建展示馆6部分组成,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党性教育、党务服务、党员培训、组织生活等“一站式”服务。
着眼平台向综合服务管理型转型升级,借助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研建“一图五平台”党建云台,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多维度直观呈现党组织、党员信息及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情况。打造党史隧道,引入智屏系统,打破时空限制,将中国共产党党史、西宁党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展示,可自由切换学习内容。复兴号“幸福列车”以“一站一展馆”“一站一特色”的形式模拟列车行驶,带领参观者足不出户全景式开启红色之旅。采取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声光电等新科技、新媒体展出形式,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参观、学习、感悟。
高颜值、多功能的党建阵地持续“涨粉”。自2023年7月1日开馆运行以来,吸引省内外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不同领域近3万余名党员、1180个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
资源共享助治理
红色影厅里,20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正聚精会神地观看爱国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党群活动接待厅内,多名志愿者围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服务社区群众;健康驿站里,几位市民群众在测量血压……开放式的功能区各尽其用。
秉承“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理念,联合农业农村、司法、体育、群团组织等,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中心运行一年多来,依托乡村振兴直播间开展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活动35次,国民体质监测平台开展健康体检2240人次,“每日轮值”律师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560次,党群服务接待区累计解决党员群众实际问题469件,服务党员群众5300余人次,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新推出“红色矩阵”,各级党组织可跨地区、跨行业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所在单位业务专长及优势,在强化阵地服务功能和提升组织生活质效的双向奔赴中,促进理论共学、资源共享和发展共推。“主题党日联建活动,让我们将专业急救知识分享给其他党支部的党员,实现了党组织之间的联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党支部书记吕荣华说。
靶向发力解难题
“我们预约纪律课堂,村里的党员都想听市委党校黄蕾老师讲授的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课程,按需预约实现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下周的课程我们单位提前预约”……随着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六大课堂”课表的发布,前来预约的党组织络绎不绝。
按照“群众点菜、中心组织、专家下厨、送菜上门”的思路,围绕党纪学习教育、社会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科学制定党史、党建、纪律、法律、健康、安全“六大课堂”个性化学习菜单,供各级党组织党员按需要自主选择,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培育基层工作“多面手”。截至目前,组织开展专题课程82节,听课党员3210人次。
为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载体,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推出“一月一主题”党建活动菜单,结合实际设定“月主题”,探索“规定动作+特色定制”“自选套餐+拓展项目”等模式,创新推出点单式系列活动,前来参观的党组织和党员既可以“照单点餐”,也可以“自主配餐”,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高质量“供给”。按照不同领域、不同主题,先后开展“铸牢忠诚警魂 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漆’彩端午 诗韵传统”“传承八一精神 争做红色少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十大亮点’”等一系列交流交往交融实践活动238场次,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报通讯员 宁组轩)
相关专题 |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