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山东邹城市委凫山街道:党建引领六微共治 守望相助幸福家园

中共邹城市委凫山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4年11月01日14: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凫山街道凫山路社区地处山东省邹城市兖矿机关驻地,面积1.12平方公里,辖15个小区,7542户居民,17932人。社区党委下设31个小区党支部,62个党小组,并设立了124个党员中心户,拥有党员1380名,形成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党员力量。在党建引领下,凫山路社区积极创新,提出了“六微共治”的治理理念。这一理念,从细微处入手,深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微组织、微服务、微项目、微课堂、微典型和微治理六大板块的协同发力,凫山路社区成功构建起了“小社区、大社会,小阵地、大服务”的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微组织”,建强基层堡垒

凫山街道凫山路社区坚持以网格“塑形”,以组织“铸魂”。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宇上”,探索“红色网格”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运转高效”的原则,将15个小区划分为4大片区,29个微网格;组建小区党支部31个,党小组62个,中心户124户,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穿透式党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群众家门口。

社区推行专职力量“一员一格”,服务、兼职力量“一格多员”,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配备212名楼栋长,充分发挥楼长、党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推动红色力量下沉,实现“人、事、物”网格管理全覆盖,促进党员在文明城市迎检、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小区里迎风飘扬,真正让支部“动”起来。

(二)升级“微服务”,连通党心民心

发动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结合各自特长、爱好,分别组建银龄党员服务队、晨光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文化志愿者团队等10余支队伍,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精准摸排统计,切实做好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关心关爱。对外依托共建单位,对内深挖自身资源,聚焦居民日常小事,扎实开展测血压、理发、法律咨询等便民活动,以“微服务”满足群众“微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微信聊一聊”“入户谈一谈”,解决急难愁盼事项,提升群众满意度,促进社会大和谐,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推行敲门“三件事”服务法,开展开门三问(问健康、问餐食、问家常)、进门三检(水、电、气)、出门三清(清杂物、清垃圾、清通道)。健全完善“四必到四必访”制度:做到群众有不满情绪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丧事难事必到,家庭困难必访、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500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主动与1100多名80岁以上重点对象“结对子”,每月定期敲门,掌握健康动态。

(三)完善“微项目”,点亮居民“微心愿”

夯实红色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片区党群服务站”、小区红帆驿站等12处点位,发挥协商议事、文体活动、党员教育等功能,把阵地建成为民办事、党员教育、居民活动的大舞台。通过组织网格员与居民“聊一聊”、会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谈一谈”、联合共建单位“议一议”、吸纳社会组织“谈项目”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群众需求,收集居民微心愿。通过支部联建、活动联办,与双联双创、民意5来听包保单位开展“契约化”共建,列出35条需求清单、10条资源清单、23个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凫山路社区已实施“晨光爱心接力”“妇女增能”“陪我长大·关爱留守儿童”“幸福邻里”等10余个备受群众欢迎的小微项目,服务居民20000余人次、为民办实事500余次。

(四)精选“微课堂”,推动学习共进

结合社区离退休老干部多的优势,聚焦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安全知识、文学艺术多个方面进行授课,开展“家门口的流动微党校”项目,不拘泥于场地,不拘泥于形式,小区门卫室、小广场、群众家里……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可以开讲。“家门口流动微党校”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以社区退休老党员及小区党支部书记为教师主体,打造“红色故事宣讲团”,把小区里的小广场变成开放式、沉浸式的“党员教育阵地”,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融合,通过情境式、互动式、体验式教育,创新培训渠道,多维度开展党性教育,满足不同受众的学习需求。一张理论宣讲的牌子,一份政策讲解的传单,社区的理论宣讲员既可以是社区书记、“两委”,也可以是退休后发光发热的老党员,通过基层干部对话群众、老党员对话新青年,以真心话、真感情讲述真实故事,让理论宣讲既有深度又接地气,提升了宣讲吸引力。有效破解辖区内高龄党员、行动不便党员参与活动难等问题,让党课上出了“原味”、讲出了“甜味”、追求了“真味”、感受到了“鲜味”。

(五)树立“微典型”,激发群众正能量

为推进社区治理,积极探索和实践树立“微典型”的方式,通过“一个示范带动一片”,激励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身边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群众正能量,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比贡献、比作风、比创新,争当社区治理的先锋模范。通过活动的开展,发现并培育了一批身边的道德榜样和文明家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素养,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动教材。同时,还深入挖掘社区内长期参与志愿活动且服务较好的党员及志愿者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报道、表彰奖励等方式,让他们的善行义举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对在社区治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设立“最美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党员中心户”等荣誉称号,树立了一批可学可做的榜样。

(六)做实“微治理”,延伸治理触角

为有效解决社区老年人行动不便、电子产品使用困难、政策信息接收较慢、信息收集反馈难、子女离家缺少照看等现实问题。凫山路社区创新推出“小网格,大民生——流动办公桌”工作机制,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坐等上门的工作模式,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办公,切实解决居民困难,把“办公桌”搬进小区(网格)。以“零距离”服务拉近“邻距离”,使居民“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现场为居民办理服务事项,进一步畅通民意、为民解忧,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实现“到家服务”“服务到家”,不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满意度。

三、主要成效

(一)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建引领下,凫山路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社区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党委书记坚持带领社区班子成员遍访辖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广泛收集民意需求,通过加强党组织的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继而提升为灵敏高效的群众诉求快速反应机制,多方参与促进新发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了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

(二)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六微共治”模式将社区治理细化为六个方面,包括微组织、微服务、微项目、微课堂、微典型和微治理,推行网格化、精细化服务,将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中,以“小网格”促进“大社会”的稳定,社区事务已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使得社区治理更加具体、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有效提升了治理效果。

(三)促进了居民自治与共建共享。社区党委主动发挥牵头抓总、凝聚各方的总指挥作用,形成党委牵头、搭建平台、党群议事、合力共治的生动局面。通过召开现场征集意见会、健全完善各项民主协商工作制度、投票表决结果公示等方式,积极听取居民建议,推动了小区停车难、充电难、老旧改造各类问题的有效解决,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探讨启示

(一)深化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社区应持续深化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素质,确保社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升级。面对社区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社区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手段,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与升级。例如,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可以加强与其他社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

(三)强化居民参与意识与能力培养。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因此,社区应进一步强化居民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搭建居民参与平台,为居民提供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和机会。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