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沈阳市和平区委组织部
2024年11月01日10: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和平区起源于明清之交,是辽宁省沈阳市中心城区,也是典型的老城区。辖区面积61.1平方公里,下辖街道10个、社区115个、行政村10个,户籍人口78.8万人、常住人口62万人。全区住宅小区共982个,其中老旧小区744个,占比达75.76%,覆盖居民18.8万户、35万余人。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老旧小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设施不齐、环境整治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常住居民构成复杂,时常出现邻里矛盾纠纷,实现精细化治理难度较大。如何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提升老旧小区的治理效能,成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和平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实施“强组织、立机制、优服务、兴文化”居民自治工作“四步法”,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老旧小区治理始终,有效调动居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治民生难题、共享治理成果,成功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推动全区老旧小区走出治理困境、焕发生机活力,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和平区也入选中国幸福百强区。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建起来,居民聚起来——支部建在小区,筑牢党建引领的坚强堡垒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建优组织、建强队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中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成立小区党支部,锻造党建引领“主心骨”。结合社区治理网格化工作,着力推进老旧小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社区党委找党员、党员主动亮身份,成立931个小区网格党支部,选拔有公心、有能力、有威望、有热情的“四有”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通过居民自荐、党组织推荐等方式遴选4000余名党员骨干担任楼院党小组长与党员中心户,形成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主体联动工作格局,打好日常走访、包保联络、居民群实时服务等线上线下“组合拳”,在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解决邻里问题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现“支部覆盖小区,服务延伸楼栋,党员联系到户”。
二是组建业主委员会,激发居民自治“动力源”。建立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以居民代表监督、小区业主自治同向发力的“一核双轮”工作模式,在社区党委和小区党支部的指导下,将小区内政治素质硬、群众威望高、责任意识强的居民骨干推选为小区居民代表,监督小区日常建设与管理;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业委会与小区党支部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坚持凡事先履行党支部沟通制度,更好地发挥自行管理功能,定期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将服务费收支、小区建设等情况向业主公示。创立全国首家业主代表协会,为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规范居民自治行为提供咨询,目前,全区坚持成熟一个成立一个,建立红色业委会491个,小区红色业委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三是打造骨干先锋队,壮大暖邻服务“生力军”。在发挥“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主体联动基础上,建立“暖邻帮帮团”服务机制,组织发动楼栋内的党员志愿者与孤寡老人、重病居民结对,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提供洗衣做饭、家庭清洁、陪伴聊天等定制化暖心服务,协助社区做好燃气安全、反诈等工作的宣传,将“老街坊”“老邻居”的亲情基础转化为志愿服务的长效动能。在小区内公示支委会成员、业委会党员成员、党员骨干、退休党员志愿者和在职党员志愿者的信息,24小时接收群众诉求,力所能及为群众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在治安维护、环境保护、矛盾化解、扶贫助弱、文明创建中的“领头羊”作用。
(二)制度立起来,居民动起来——健全协商民主,搭建协同共治的平台载体
坚持“大家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做”,为居民群众有序有效参与自治制定规则、提供平台,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一是健全“大家管”的制度。在业主代表协会的指导下,各小区结合实际先后建立了《实行业主自治管理规则》《业主大会议事制度》《业主委员会章程》《业主委员会职责》《业主委员会会议制度》《小区管理制度》《机动车辆(车位)管理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做到了行为有约束、管事有依据、自治有章程。
二是推行“大家议”的模式。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建立“1368”议事模式,“1”即召开小区居民自治议事会;“3”即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居民三方共同参加;“6”即议事程序采取“酝酿议题、筹备会议、会议决策、信息反馈、同步监督、决策执行”六步走;“8”即实行自治管理八公开,即议事内容、服务标准、人员聘用、公共收益、费用收缴、维修基金、设施维修、车辆管理公开。“大家议”的模式,充分保证了小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协商民主已成为全体居民的共识。
三是实施“大家做”的方法。开展“上门、串门、叩门、守门、心门”的“五门”行动,及时响应解决居民生活需求,每名居民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以“上门”行动,主动为小区内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生活帮助,前移便民服务端口;以“串门”行动,广泛收集社区居民需求,组织开展“板凳座谈会”“睦邻议事会”,将涉及小区建设重点事项提交支委会会议、业主大会审议;以“叩门”行动,强化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帮扶,提供生活应急求助紧急救援服务;以“守门”行动,发动党员志愿者、各单元长、楼长、院长巡楼护院,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以“心门”行动,组织有威望的老党员等力量当好居民“知心人”,积极协调、化解邻里矛盾,助力实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
(三)服务兴起来,居民乐起来——增进群众福祉,彰显民生为本的宗旨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下力气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探索形成了“1+9+10+1”的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1个党群服务站。利用小区内闲置房屋改造升级为党群服务站,将服务触角由社区进一步延伸到小区,努力打造一批集便民服务、党群议事、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家门口”的服务阵地。服务站配备小区点长,实时为居民办理业务、答疑解惑。区级“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与小区党群服务站数据贯通,小区居民诉求可第一时间反馈至社区、街道及区直职能部门。服务站设有议事活动室、生产生活工具共享空间,一站式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二是应用“9每”服务方法。坚持做到每个小区有网格员,每日下沉进单元,每件小事不忽视,每事专人抓落实,每周公示解决事,每月召开“两邻”议事会,每次畅谈有主题,每次调解讲情理,每个难题共解决,通过这些有效举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做好10项暖心服务。即全面实行嵌入式养老照护服务、120医疗急救紧急救援服务、应急求助紧急救援智能网络服务、助老便民服务、助困助残服务、基础诊疗服务、幸福教育服务、平安服务、舒心就业服务和清洁美化服务。如今,众多老旧小区日常开展义务理发、磨刀、修理家电等服务,智能化人脸识别道闸杆、烟感报警器、自动充电桩等设施应有尽有。
四是设立1个情况反馈回音墙。在小区内显著位置设立“居民诉求”和“解决诉求”两大栏目,并有实景图片,图文并茂,实时记录诉求解决情况,切实做到居民百姓诉求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
(四)文化强起来,自治活起来——培育家园意识,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坚持以“家园文化”为主线,积极培育小区居民的主人意识、家园情感和道德自觉。
一是厚植园区情怀。在小区中大力培育“爱家、自强、奉献、互助、包容”精神,引导居民共同挖掘提炼本园区文化内涵,推动“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日益成为广大居民业主的行为自觉。小区精神的凝聚,大大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是丰富园区活动。依托特色邻里社团及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五社联动”的力量,有声有色地开展文教、文娱和文明创建等活动,精心打造“两邻节”“便民服务公益大集”等特色品牌项目;开办社区科普大学,目前涵盖心理咨询、公民道德、法律维权等30余门课程;根据居民需求成立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健身操队等兴趣小组,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老旧小区正朝着有温度、有内涵、有品质的方向“焕新而生”。
三是讲好园区故事。注重用身边人感召身边人,以小区内发生的感人故事总结提炼出“八善、八伴”,即善心、善言、善举、善廉、善邻、善老、善困、善亲;陪伴洗澡、陪伴买菜、陪伴劝解、陪伴看病、搭伴唠忙、搭伴看家、相伴聊天、相伴线上交流。各小区还专门设立“善邻故事汇”等户外大型宣传牌,广泛宣传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分享优秀家风故事,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良好氛围。
三、取得成效
(一)民生诉求有效解决,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和平区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在宣传、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自治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循环。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800余支,开展家电维修、清洁园区、科学普及、入户帮扶等特色志愿服务6100余次,与711户孤寡老人、重病居民结对,完成收拾家务、陪伴聊天等定制化服务2100余次,培育“九大妈”“妈妈厨房”“吴红军劳模工作室”等志愿服务品牌。围绕“1368”议事模式,各小区因地制宜,形成邻里事周周议、幸福议事厅、业委会议事等多个居民自治场景,引入“两代表一委员”、驻区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力量出谋划策、共同参与,仅2023年,已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下水管网老化、路面塌陷、跑冒滴漏等困扰居民“老大难”问题369个,同时,增加小区绿化、安装门禁系统及充电桩,设置休闲长椅和健身器材,修建乘凉亭等,老旧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实践中,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兑现承诺、居民真正受益、治理效能提升,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极大巩固。
(二)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邻里和谐、团结和睦的小区氛围日渐浓厚。坚持“纠纷有人调、意见有人听、诉求有人帮、矛盾不激化”,实施“有事好商量”专项行动,培养小区议事会、居民代表会、小区事务协调会“三会领袖”2052名,遴选223名德高望重、具有亲和力、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学者、志愿者等人士兼任评理员充实评理说事员队伍。组织公安民(辅)警、司法干部、信访干部、法院专职调解员、评理说事员、村居法律顾问等467名专业力量下沉小区,通过定期轮驻和“小区吹哨、部门报道”的工作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快速化解。2023年,排查问题378次,收集诉求482条,成功调解纠纷105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以上,全区刑事警情同比前三年均值下降59%,治安警情同比前三年均值下降34%。
(三)服务供给精准有效,居民生活品质感、幸福感成色更足。通过实施“五门”行动等方式动态收集居民助餐、助医等现实需求,联合社会资源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的便民服务办到居民心坎上。在全省率先实施“医疗管家”制度,169个家庭医生团队覆盖全区所有老旧小区,24小时不间断为民答疑解惑;已为全区82.5%的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1.12%,让居民身边有坚实“医”靠。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70岁以上老人提供理发、室内清洁等五项免费上门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实现监测、提醒和管理等12项智能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全天候处理预警信息。深化“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遵循“低糖、低油、低盐”原则,实现荤素搭配,软硬兼顾,让老人吃得安心、舒心、放心;社区65岁以上老人凭“助老卡”还可享受8折优惠,全区46家社区大食堂日均就餐超3000人次,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各级媒体报道。
(四)家园意识蔚然成风,居民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坚持以德治润民心,打造楹联文化广场、“五德”广场、“两邻”文化墙、“善邻故事汇”展览、家教家风展等特色家园文化载体。广泛宣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广林、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徐文涛、2023年度感动沈阳人物程亚娟等身边榜样典型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提升人、成就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居民群众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制定2213个小区公约和楼院公约,培育小区居民从小事做起,增强参与小区建设的自觉性,“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在居民中形成广泛共识。
四、工作探讨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居民自治、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效能的根本遵循。老旧小区相较于等级物业小区,存在楼体老化、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公共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应当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将居民群众、小区业委会、保障性物业企业及其他各领域力量统筹起来,构建“治理目标人人有责、治理过程人人尽责、治理成果人人享有”的综合治理共同体。
(二)强化议事协商,是深化居民自治、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效能的基础保障。民事民议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方式。应当坚持“大家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做”,充分尊重居民主体地位,健全协商议事程序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增强决策科学性,实现“大事同商、难事同办、难题同解”,形成多方主体协商、共同参与的治理共同体。
(三)整合优质资源,是深化居民自治、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老旧小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为居民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应当坚持以居民的需求为核心,聚焦为民、便民、安民,着力丰富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效能,将服务和资源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