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熟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31日17: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两方面重点内容,创新推出“海棠有约”工作机制,构建走访连心全覆盖、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资源全下沉、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的“海棠有约·共商共办”基层治理平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打造企业发展“头等舱”,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江南福地”建设新格局。
一、背景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广大群众利益诉求多样、社区治理面对的挑战日益严峻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如何进一步筑牢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具有特点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从而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常熟市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的实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打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常熟样板,创新打造“海棠有约”共商共办平台,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用党建引领、制度规范、数据支撑,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统筹资源要素,形成全域融合、集群发力的基层治理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搭台子,真情真意瞄准需求。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和12345热线系统,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海棠有约·共商共办”平台,打破各部门数据壁垒,精准抓基层治理难题,整合街道、乡镇与职能部门党组织的资源。由街道、乡镇党工委作为共商共办的发起方,根据基层治理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发出工作诉求,通过联动指挥中心向市级职能部门发出共商共办请求工单。职能部门收到工单后及时作出回应,按期下沉参加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切实有效办法,形成处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序时进度,上下联动协商解决问题,实现治理难题一键触达,协商治理一条板凳。同时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运用“党建+大数据”思维,通过“常熟党建”微信公众号开通“海棠有约”基层治理栏目,将“顾客思维、用户体验”融入基层治理。升级绿色通道,各部门共赴云端之约,实现专项服务“一键预约”、意见诉求“一键提交”、反馈交流“一键互动”,实现问题化解从上门到上网,让海棠花盛开在群众的指尖。
(二)基层出卷子,真刀真枪纾困解难。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创新基层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把“以人为本”这条主线贯穿全过程和各领域。通过对“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的深刻学习领悟,明确了解决群众诉求是所有工作的切入点。为此,常熟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全面摸排群众所需,摸准摸细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为深化基层治理找准靶向。明确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并定期下网格开展连心走访,“面对面”倾听收集群众的“家长里短”。在前期网格员入户走访的基础上,通过专题调研、来信来访、线上微信群、协商议事会、“两代表一委员”提议建议等渠道,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自下而上汇集民意,确保诉求有渠道、参与有平台。再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形成居民群众需求清单,作为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从而针对不同类型治理难题,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三)机关想点子,真抓真干持续升级。做实“板块吹哨、部门报到”,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切实下沉。做实加法,机关职能部门通过“海棠有约”线上平台积极参与共商共办事项。在“12345”热线系统的共商共办平台上收到工单后,将街道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作为共商内容,联合多个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形成治理合力,用“钉钉子”精神持续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做好减法,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明确责任分工和序时进度,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纾困阻力、解决发展问题。做深乘法,针对群众和企业诉求,从市级机关部门党员中选聘一批“红色代办员”,每人联系1家重点非公企业或1个社区,每月组织一场红色代办员专项行动,组团赴基层面对面为群众解难题送政策,不断扩大乘数效应。做优除法,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影响全局的热点问题,集中精力加以突破性解决,尽力把社会负面影响消除到最小。此外,将部门报到的工作落实情况作为机关单位党的建设考核、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机关干部个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机关部门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切实用“加减乘除法”走出一条务实高效的基层治理之路。
三、工作成效
(一)由“漫天撒网”向“对症下药”转变,为民服务更有温度。常熟市“海棠有约”平台运用自身组织优势,打造“诉求收集—任务分解—跟踪落实”服务闭环链条,将虞城街巷的家长里短、民生大事等一“网”而尽,使得基层治理更加精准,为民服务更有温度。比如常熟市虞山街道地处老城区,长期以来没有及时整理固定电话和网络宽带的废线、乱线,导致小区上空盘布着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各类缆线,既影响城市美观,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收到居民通过“海棠有约”线上平台反映的诉求后,平台迅速反馈“派单”,虞山街道党工委运用“海棠有约”共商共办机制,沟通联系国家电网、江苏有线、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经多方协商确定工作方案,最终整治街道“飞线”乱象50余处,达到集中统一、强弱分设、牢固安全、整洁规范的治理效果,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党组织通过“海棠有约”两大线上平台累计收集意见诉求1910多条,提供专项服务690余次,通过把准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服务,有效节约工作成本。
(二)由“各自为政”向“协同作战”转变,共商共办更有效能。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各类社会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不仅浪费资源,还会让基层无所适从。只有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握指成拳”,才能更好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常熟市“海棠有约”平台发挥组织部门统筹作用,整合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形成部门共治、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例如,常熟市梅李镇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前期网格员入户走访、收集、汇总、梳理基层诉求,初步确定共商共办事项21件。根据21件事项进行职能划分,通过“海棠有约·共商共办”平台发出共商共办工单9件,邀请12个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共商共办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的突出问题。建议市镇两级共商共办常态化机制,即镇级层面高度重视、主动排摸、主动作为,市级部门快速响应、出谋划策、指导支持,切实把群众关切的矛盾问题化解在第一线。经过市镇两级通力合作、职能部门同步推进凝结的强大工作合力,高质量、高标准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21件事项,答出基层治理的“高分答卷”。截至目前,板块“吹哨”召开共商共办协调会249场,集合众力解决小区停车难、墙皮剥落、乱拉电线、安全生产、行政审批、金融服务等511个群众反映强烈或企业高度关切的问题。
(三)由“被动应对”向“主动破题”转变,企业发展更有保障。问题来自基层,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需要打通连接部门和基层的“堵点”,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让治理重心“沉”下去,社情民意才会“浮”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小单元,企业也是基层治理中服务的重点对象。为助力企业发展,常熟市将“海棠有约”吹哨报到延伸到党建惠企领域,通过企业线上点单,“红色代办员”上门报到服务、专家入企答疑授课的模式,现场为企业“问诊开方”。截至目前,已举办“海案有约”党建惠企专场活动20余场,“红色代办员”上门报到并解决问题384次,推出“常有伴”惠企辅导课114节,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四、思考启示
常熟市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制度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明确要求市级职能部门及时响应、积极合作、出谋划策、长期发力,将群众生活、企业发展关键小事作为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将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成效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深化共建共治共享路径探索提供了一定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基层治理要想取得合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党建引领,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始终牵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实现共商共办,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合理的顶层设计。常熟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完善提升基层治理体系效能的重要抓手,注重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作用,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方法举措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协调、引领推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使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做实基层治理的首要前提。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任何工作都是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前进的,基层治理也不例外。基层是党的根基所在,是探源问道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最前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发现问题、事不避难直面问题、久久为功解决问题,才能把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常熟市在基层治理模式的长期探索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答卷意识,通过打破传统的区域化、条块化思维,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化闭环链条,着力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排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实现基层治理难题定向施策、靶向施力,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向精准化和精细化发展。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基层治理的不竭动力。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基层治理的方式手段如何创新,都要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才能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常熟市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以群众需求为选择、群众参与为导向、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智慧化便民服务平台,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职能部门全力融入、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创新体系,充分激发群众基层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不竭动力。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