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宣恩县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31日16: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湖北省宣恩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据实际情况,以先行先试、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理念方法,探索村村联合成立“联村党委”,通过资源集聚高效配置利用,解决制约单村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发展成果、治理效能,努力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背景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国土面积2737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62个村(社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地占70%以上,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山区的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但是依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一方面,农村产业发展不强。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农村“空心化”、产业碎片化、治理低效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乡村治理活力不够。另一方面,村与村发展差距较大,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有的村特别是一些偏远薄弱村“先天不足”,在建强村级组织、发展产业经济、创新乡村治理等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最后陷入“强村越跑越快、弱村越追越远”的困境。
2022年,省委省政府部署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在“五共”理念的启示下,宣恩县万寨乡向家片区率先打破各自为战、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开始尝试抱团发展,以村级党组织联建为主要形式,组建“联村党委”,共同破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碎片化难题,在推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宣恩县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不改变乡镇、村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的同时,推动村与村成立“联村党委”,通过联合共促的方式实现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着眼于抓乡带村,解决山区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县已成立9个“联村党委”,覆盖40个行政村。
二、主要做法
“联村党委”不仅是党组织的简单拼合,它的建立以各村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为基础,充分盘活土地、劳动力、闲置资产等,推动资源相同、产业相近或关联度高的村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有效解决村与村之间资源相对分散、产业不成规模等问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治理效能最大化。怎样把“联”的想法转化为可操作的、符合实际的办法?宣恩县在联建机制、联建模式、联建内容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一)立足三个筹建机制,明确“怎么联”的原则
一是坚持“五变五不变”基本原则。明确让村党组织变强、产业变大、环境变美、乡风变优、村民变富的“五变”的目标,按照保持原村级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目标考核管理不变、村干部待遇不变的“五不变”原则,聚拢“散沙”、筑牢“堡垒”,形成乡村振兴的联合优势。
二是建立“1+N+N”联动格局。比对地理位置、发展潜力、综合实力、示范效应等条件,选择1个村作为中心村,辐射带动N个村(一般不超过5个)共同发展。通过征求意见、宣传发动、集中推荐、申请报批、挂牌运行等组建流程,实现组织有架构、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再根据实际建立N项规章制度,推动形成运行规范的联动格局。
三是推行“五联五共”运行机制。实施组织联合促决策共谋、产业联兴促发展共建、基础联建促建设共管、人才联育促效果共评、活动联办促成果共享“五联五共”运行机制,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同质化竞争、群众文化生活匮乏、治理体系不完善、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
(二)统筹三种联建模式,解决“谁与谁联”的问题
一是强弱村帮带。以“强村带弱村”模式为抓手,落实“联思想带观念、联组织带提升、联产业带发展”的工作要求,让强弱村结成共建对子,着力把强村发展经验“复制”到弱村。比如,万寨乡向家村村创新发展模式,聚力打造生态田园、特色民宿等农旅、文旅产业,由以前的单一茶产业发展为“一特多产”,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21年就已经突破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而周边的长堰沟村、芷药坪村、石心河村3个村虽然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却与向家村村形成明显反差,“一强三弱”的发展实际推动这四个村在2022年初率先探索组建“联村党委”,跨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以黄皮西瓜、羊肚菌、草莓为主的循环农业,大力开发田园综合体。两年来,四个村的集体经济增收达到200万元以上。
二是邻近村协同。以农村工作片区为单位,把邻近的村进行联片打造,以带动力强的村为龙头,推动村与村联姻共建,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实现一体发展。比如,高罗镇麻阳寨片区共4个村,联合成立“麻阳寨联村党委”,通过联村党委枢纽带动、农旅融合业态推动、区域抱团整体联动,建设“乡愁入梦来·金色麻阳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荷塘旅游、西兰卡普研学、茶叶加工、羊肚菌育种等10种特色产业,4个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3.2万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24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48.7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了28.7%,麻阳寨村成为2024年湖北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
三是同类村联动。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立足农产品、文旅等特色产业资源,将具有共同发展基础和发展意愿的村聚集起来,成立“联村党委”,整合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放大规模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比如,沙道沟镇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围绕区域内的白水河、林家河、酉水河3条河流,按照“流域一线、资源共享、发展互促”的原则,成立3个“联村党委”,打造了白水河千亩生态种养殖基地、林家河生态休闲旅游“陶然溪园区”、酉水河“学游吃住玩”综合体验的3个风格各异的产业发展项目。
(三)突出三大核心内容,解答“联后干什么”的困惑
一是组织共建,村党组织从“个体强”向“整体优”转变。建强头雁队伍。“联村党委”书记普遍由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各联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委兼职委员,乡镇党委选派骨干力量担任党建指导员,定期开展“委员论坛”,探索后备干部“异村挂职”锻炼机制,强化联村干部培养锻炼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议事规则。明确“联村党委”负责指导把方向、议项目、理思路的主要职责,推动中心工作统一布置、重点任务统一协调、重点事项统一决策,建立完善常态化议事决策机制,探索实行党员轮值议事、民主听证、公开监督等做法,做到既不相互干预各村事务,又能凝心聚力办好实事。
二是产业共创,发展模式从“分散式”向“抱团式”转变。发展事宜共同商定。建立区域化协商议事体系,由“联村党委”牵头,通过每周一次书记碰头、每旬一次现场踏勘、每月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产业规划、项目布局、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等重大事项,及时打通产业发展、项目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集体资源共同整合。各联建村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情况,盘活信息、技术、人才、土 地、资金等要素,加强各方面资源融通,为培育现代化乡村产业创造条件,破解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配置单打独斗、产业格局小乱散弱等现实问题。产业项目共同推进。由“联村党委”牵头,组织联建村联合出资成立集体经营公司,根据资源整合情况,精准策划生成优质产业项目,采取项目连带、多村捆绑等形式,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管理,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比如,椒园镇黄坪村、庆阳坝村、水田坝村、锣圈岩村、椒园社区联合组建“和美乡村联村党委”,统筹整合资源要素,以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资格权”入股椒园镇施南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兑现集体经济发展绩效激励20万元,水田坝村入选全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
三是治理共抓,乡村治理从“小分割”向“大协同”转变。完善治理格局。“联村党委”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协同治理、协商共治体系,带动群团组织和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村级事务联管、社会治安联抓、矛盾纠纷联治、乡风文明联育、应急抢险联动,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如,高罗镇“麻阳寨联村党委”发动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成立“有理大家评”协会,累计开展群众评理会100余次,化解家庭、邻里、田土等矛盾纠纷40余起,化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充实治理力量。持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摸排掌握区域内人才情况,对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管理人才、乡贤名人等各类人才分级分类建库管理、统筹使用,让一个村的能人为多个村的发展出力。如,万寨乡“向家联村党委”吸引区域内21名电商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线,通过“点餐式”服务跨村跨乡开展94场次主题直播活动,直接为农户增收331.2万元。
三、经验启示
“联村党委”推动了各类组织由“封闭运行”转向“融合共生”,推动了乡村产业由“一枝独秀”转向“花香满园”,推动了乡村治理由“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组织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的生动局面,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不断增强党组织组织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由纵向领导、垂直管理向横向互联、区域整合的路径延伸,推动村与村之间有效互动、资源共享、联动提升,打破个别村党组织力量有限、资源分散的局面。
(二)全面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重点是产业要振兴、产业要兴旺,要想方设法凝聚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打造“利益共同体”,探索产业发展联动、资源要素联聚、集体经济联帮、经营主体联合、群众收入联增的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是就党建抓党建,而是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强党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上,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村级治理模式,推动治理资源集聚、治理方式优化,使党员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推动“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催生共同缔造因子,为乡村振兴孕育更大动能。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