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贵州贵定县:探索推行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

中共贵定县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31日15: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近年来,贵州省贵定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用好本土人才这支队伍的力量,探索推行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以“精准选、严格管、适时用”为突破口,在制度机制上创新方法,笃定精准选派和布局科学管理,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充分发挥,全面推进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

二、做法

(一)精益求精选准“特派员”

一是明确标准推选。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政治标准,将“口碑好、品行好、威望高、有才智、善担当”作为行为标准,通过各镇(街道)推荐、媒体宣传挖掘、组织发现、个人自荐等多种方式,从在职干部、离退休干部和各领域各行业的党员群众中推荐“特派员”,经组织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推选。二是精准类别建库。根据个人特长特点,精准划定“特派员”类别,将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等划定为经济“特派员”,将专家学者、文化传承者等划定为文化“特派员”,将模范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划定为教育“特派员”,并分类造册登记1865名人选,建成乡村振兴“特派员”人才信息库。三是摸清需求精选。重点围绕村级发展的问题瓶颈、服务需求,通过发放需求表、实地调研、电话对接等方式,对“特派员”需求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重点村(寨)、问题困难等信息台账,分类梳理和编制“特派员”需求目录,并做好数据动态管理,切实做到“精准选”。

(二)配齐配强高质“特派员”

一是人岗相适派出。结合各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所需人才类别,参照驻村干部选派程序,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从人才库中优先选派100名改非领导干部和申请赴基层锻炼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确保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二是教育培训提能。加强对“特派员”的教育管理,制定“特派员”驻村帮扶8项22条职责清单,明确建强基层组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基层治理、城乡融合和示范创建等内容为主要职责。将“特派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进行2次以上不少于3天的集中轮训,定期组织“特派员”进行专题培训,在农业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升知识技能。三是整合管理增效。按照“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促进工作”的原则,以镇(街道)为单元,将选派到村寨的乡村振兴“特派员”组建成8个团,实行团长负责制,每季度开展1次座谈交流,推动“特派员”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

(三)严管厚爱育强“特派员”

一是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制定乡村振兴“特派员”管理办法,建立工作报告、督查暗访、谈心谈话、选树典型等制度机制。每年年底评选表彰一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最美特派员”。对符合条件的“特派员”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岗位聘用、职称评审时优先考虑,着力避免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着力提升工作活力。二是建立协助帮扶机制。指导村级完善“两委”干部、“特派员”职责分工,明确领导关系和职责任务,构建以村“两委”为主,“特派员”协助的工作帮扶机制,明确村级重大决策须征求本村“特派员”意见,“特派员”所提合理意见须及时研究解决,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将“特派员”个体优势与村“两委”政治优势有机结合,凝聚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由县委组织部、选派单位、镇(街道)党(工)委三方共同管理“特派员”的工作机制,明确由镇(街道)党(工)委负责日常管理,每月至少调度1次“特派员”到村寨工作开展情况,经常了解“特派员”到岗到位、作用发挥、廉洁自律等情况;围绕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具体表现,采取半年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综合评定“特派员”。

三、成效

(一)推动乡村建设。“特派员”采取经历分享、文化宣传、政策解读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软实力,为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搭建“特派员”公益平台,帮助开展捐资助学、帮困济贫等工作,积极为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帮助完成修建产业路12条,建成农业产业供排水配套、污水处理池等设施6个,进一步激发群众共建家乡的内生动力,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二)推动治理增效。充分利用“特派员”威望高、公道正派、密切干群等优势,切实发挥基层治理的“协调员”作用。建立矛盾调解服务网,采用“一站式”调解、“云调解”、民主协商等方法化解群众矛盾1600余件次,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特派员”参与治理,沿山镇星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推动经济发展。“特派员”充分运用自身丰富人脉网络、物质条件等资源优势,在为村招商引资上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新技能,共吸引到村创业人士1300余名,引入发展山桐子、茶叶、茭白、澳洲龙虾、铁皮石斛等多种特色种养产业项目216个,采取资金支持、技术援助、信息输送等方式帮助村级领办合作社或加工企业14个,辐射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四)推动能人培育。“特派员”充分发挥“一人带一片、一片带一寨、一寨带一村”的带动作用,协助推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年轻村干部教育和培养,鼓励党员和村内能人加入村“两委”或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帮助抓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培养村级后备力量。2023年以来,帮助发展农村党员57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628人,因村施策助力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

四、启示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县委领导、政府支持、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镇(街道)主抓、村参与的工作格局,从县级层面制发相关文件,明确目标任务,把推行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纳入各部门、各镇(街道)总体工作部署,推动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二)选准选优队伍。“特派员”的选派以针对性选派为主,比如省州县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寨及后进村,通过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群众认可的干部下去,确保选派的干部符合当地所需,在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弥补乡村振兴中人才空心化的缺点及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完善治理体系、引领乡风文明等方面积极发挥独特作用。

(三)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特派员”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县、镇、村三级管理,加强日常调度、培训、走访、谈心谈话、关心关爱等,并强化“特派员”考核与选派单位考核挂钩管理,各选派单位确保选派“特派员”在“编”在岗,专岗专用。同时,建立健全“特派员”激励保障政策,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积极培育树典。县级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特派员”典型选树活动,常态化开展“最美‘特派员’”学习宣传,加大优秀“特派员”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总结工作做法,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支持、认可乡村振兴“特派员”。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