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福建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党建引领齐发力 谱写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新篇章

湖里区湖里街道党工委

2024年10月31日15: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后浦社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街道后浦社区,是湖里区典型的城中村,列入厦门市第一批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自后浦社城中村综合治理以来,湖里街道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两改造三提升”为抓手,聚焦城中村治理难点,坚持强组织、补短板、惠民生、优治理,按照“系统化治理、清单化建设”思路,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开”措施,稳步推进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用坚定信仰、挺膺担当、不懈奋斗绘就最美城中村宜居新图景,顺利打造成厦门市后浦样本2.0版。

一、背景与起因

后浦社面积约7.59公顷,现有人口11076人,其中常住人口1125人,流动人口9951人,共有242栋房屋,改造之初存在房屋密度大、违章搭盖多、空中“蜘蛛网”多、安全隐患多、卫生死角多、流动人员多、管理难度高等难题。从2022年开始,后浦城中村经过“两改造三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后浦样本”正在成为全市城中村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但城中村治理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治理后的管理和维护,是影响城中村发展可持续的关键。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激发近邻力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在城中村治理找到最大公约数,绘就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二、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中村治理体系

加强党建引领下的组织体系构建,纵向理顺街道、社区、村庄、网格四级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横向凝聚多方治理力量,推动多元主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促进城中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1.以“建体系”延展治理深度。打造了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城中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为框架的“大党建、全覆盖、精细化”四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地域明晰、无缝对接,解决了城中村管理单元中党组织缺位和虚位的问题。

2.以“强网格”优化治理精度。按照《湖里区关于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指导意见》《湖里区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充分考虑到城中村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居住密度高及自然村区域界线模糊等实际问题,推动后浦社成立网格党支部,并按网格成立4个党小组,由各党小组认片领责,建强治理“主心骨”。

3.以“组专班”提升治理力度。后浦社成立城中村综合治理指挥部,建立专班驻点工作机制,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成员由街道综治办主任、挂点组长、社区书记、“两委”成员和湖里国投公司工作人员等组成,坚持落实日碰头、周调度、月总结制度,确保项目高质高效组织实施。整治专班成员陈丽梅经多次上门沟通协调,顺利解决墙体管线安装难题,为村庄弱电改造工作开好头。

(二)打造攻坚队伍,形成点上发力、活水涌流的城中村治理力量

社区坚持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城中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发挥队伍作用。

1.成立工作小组,勇做“奋楫者”。以担当之“手”握牢“人民之笔”,持续推进城中村“两改造三提升”。在后浦社设立综合保障、业态发展、村容管理、平安建设、民生服务、出租房管理等6个工作组,分家包户到居民家中耐心细致做工作,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2.挖掘志愿先锋,善为“奉献者”。全面整合城中村网格内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社区志愿者、退休老干部等力量,成立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贤达人士+热心居民”为主体的9支志愿服务队,助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3.整合自治力量,争当“守护者”。后浦社成立治理委员会,构建“村庄党员+居民代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依托房东协会,不断推进房屋租赁“散租统管”模式,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成立首个“国企+村集体”的合资公司,即厦门后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着力融合文化旅游商业市场,将豪利思城打造为新兴创意产业与时尚生活的“共生实验平台”,塑造厦门潮玩星空集市新地标,发展夜间经济。组建社团,开放共享空间,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打造城中村5-10分钟便民生活圈。

4.凝聚社会力量,吸纳“助力者”。完善城中村“资源共享、协同配合”工作体系,建立党组织主导下的党群联席网格党建工作例会、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制度,搭建“新老厦门人·邻里会客厅”等多元化参与平台,推动街道社区与辖区内单位、行业党组织共建共治。聘请热心台胞作为社区主任助理,举办台青产品进社区等活动,在丰富居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促进两岸融合。

(三)秉持民生情怀,做优人民需要、群众满意的城中村管理服务

改善服务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后浦社区不断改善服务民生,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以实际行动守好“人民的心”,答好“民生的卷”。

1.“安”字为基,提升人居环境。后浦社成功构建城中村“X+N+1+1”智慧管理平台(建设“X”个基础信息库,拓展“N”个运用,建设“1”个社区工作助手和“1”个湖里智慧城中村近邻服务小程序)。

2.“实”字为先,改造硬件配套。组建任务“突击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造成晾晒区和停车位,增设充电桩,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难题。头顶疏朗,脚下亦无泥。道路两旁,电动车整齐地停在蓝线区域,摊位则在黄线内。过去连人都很难走的小巷,现在电动车都能轻松通过;城中村上上下下的石台阶,已全部铺成了无障碍通道。打造共享空间并陆续对居民开放,推动便民商业、文体、卫生服务等民生事业发展。

3.“乐”字为要,丰富文化生活。打造“一村一特色”文化品牌,在后浦举办城中村“村BA”篮球赛事、2023湖里青“村”好声音,吸引了上万名群众现场观看,“城中村”迸发新的激情和活力;通过设立新市民课堂,打造“共享之家,职乐后浦”工会服务平台,引入社区律师等第三方社会力量,培育“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三、经验与启示

一要坚持以管理提升破难题。围绕“两改造三提升”总要求,街道在全市范围首创“散租统管”出租房租赁管理模式,制定“六统一”(即统一出租房管理平台建设、统一出租房合同范本、统一租金涨幅标准、统一水电费标准、统一租客入住规范、统一管理服务)方案,确保租房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在全区率先成立后浦社治理委员会,区、街、社区干部职工会同村集体代表、村民代表、房东代表等共同开展城中村治理工作,打造“党员+居民代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格局。实践证明,必须把城中村的发展纳入城市发展全局系统考虑、统筹推进,促进发展要素全域均衡配置,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加快补齐城中村的发展短板。

二要坚持以完善配套补短板。创新规划建设集强电变压设备、弱电光交设备、5G机房、智慧平台指挥中心、网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站房,充分利用城中村违建拆除腾出的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地配齐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2座停车楼、新增61个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打造共享会客厅、共享图书馆、共享健身房、共享影音室、电子阅览室等十大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学习、健身和文体活动场所。实践证明,在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改造和软件提升相配套,内外兼修、一体推进,努力把城中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美好家园。

三要坚持以保障民生促发展。在“两改造三提升”过程中,新市民课堂在后浦社设立了,工会服务平台上线了,心理咨询师、社区律师、家庭医生上新了,城中村图书馆、修缮后的陈氏宗祠、后浦戏台保留了红砖古厝的闽南特色,成为年轻人争相拍照的网红打卡点。在城中村导入集夜景观赏、露营、户外电影、网红驻唱、文创产品等为一体的夜间经济,引导培育特色咖啡馆、休闲吧等时尚潮流业态,不断凝聚人气,共享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成果。实践证明,要始终心系人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才能最大范围凝聚共识,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责编:王珂园、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专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