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28日14: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四川省宜宾市聚集了新业态企业590余个、新就业群体2.2万人。四川宜宾以货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工作为契机,紧盯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等特点,聚焦新就业群体依恋、融入和扎根城市的需求,全力创建“新耀戎州”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组织覆盖、关爱服务、作用发挥“四点”为支柱,以构建工作新格局、打造组织新高地、筑牢暖心新港湾、激发治理新动能“四新”为目标,护航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
二、做法与经过
为破解新就业群体管理指导难、组织覆盖难、服务保障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四川宜宾全力创建“新耀戎州”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覆盖、关爱服务、作用发挥”四位一体推进,护航新就业群体扎根“戎州”、筑梦“戎州”、“新耀戎州”,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点,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工作新格局
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谁负责”问题,坚持“面、条、块”多维发力,建立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格局。一是面上强化统筹推进。出台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1+5”方案(1个总方案+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络主播5类群体分方案),明确市委统一领导、县(区)党委区域统揽,对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负总责。落实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责任,负责牵头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压实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责任,负责具体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推动行业部门、新业态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二是条上汇聚行业力量。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明确行业主管部门政治理论共学、中心工作共抓等“六共”职责,压实交通、市场监管、邮政部门行业党建责任,推动市、县两级全覆盖成立交通运输、外卖配送和快递行业党委,实行行业党委述职考评和结果运用管理,差异化补助党建经费;制定工作例会、调查研究等五项工作制度,协调网信、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党建工作,有效凝聚行业党建工作合力。三是块上压实兜底责任。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和城乡基层治理总体布局,整合街道社区“大党委”等力量,推行街道社区(园区)“兜底+网格”管理,探索“定格、定人、定责、定向”工作法,细化“目标、责任、时限”三张清单,通过街社干部包联、建立党建联系点等方式,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责任。
(二)以组织覆盖为关键点,打造“有形有态、有效管用”组织新高地
紧盯新就业群体人数多、党员少、流动性强等问题,围绕强队伍、建组织、促覆盖,全面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一是寻育并举强队伍。实施流动党员“归家”计划,采取“行业+属地”方式,常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线上发布“流动党员召集令”,线下采取“上门访、设点招、熟人找”等方式,全覆盖摸排新就业群体2.2万人,找出流动党员618名并纳入组织有效管理。实施新就业群体党员发展专项计划,推行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培养工作机制,加强对新业态企业出资人、管理层的政治吸纳,持续壮大党员队伍。二是分类施策建组织。实施新业态企业“百分百”攻坚行动,织密“‘两新’工委书记包片、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包抓、党建指导员包点”责任网,对新业态企业,按照“地缘”“业缘”关系,通过符合条件单独建、力量薄弱挂靠建、毗邻相近联合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81个;对个体党员新就业群体,依托网点站点、园区商圈、街道(社区)等,灵活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25个,确保每名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三是群团协同促覆盖。创新党建带群建“五带五强”(带思想强引领、带组织强基础、带队伍强素质、带活动强合力、带示范强发展)模式,对暂不符合建立党组织的,通过先行建立群团组织、开展群团活动、推优入党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面向社会招聘全职党建指导员165名,选派兼职党建指导员1089名,通过蹲点指导、驻点帮建、定点帮办,进一步消除组织覆盖盲区。
(三)以关爱服务为落脚点,筑牢“有需必应、心有归属”暖心新港湾
聚焦新就业群体吃饭喝水难、办事求助难等问题,通过强阵地、优服务、聚合力,筑起“歇有场所、有事必应、心有归属”的暖心新港湾。一是建管结合强阵地。将“暖心阵地”建设作为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按照“重点区域单独建、党群阵地联合建、爱心商家挂牌建”等方式,打造“戎州微家”“侠客驿站”等“暖心阵地”570余个,提供停靠休息、饮水热饭、带床单被褥1元住宿等服务,构筑“15分钟服务圈”。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工作,评选“十佳人气驿站”,制作“寻‘驿’指南一图通”,探索打造24小时“不打烊”阵地,确保阵地建起来、服务优起来、满意升起来。二是内强外联优服务。坚持内部强机制和外部常联系“两轮”驱动,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直通机制,完善行业党委委员直接联系机制,推动2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权益保障等问题3600余个。实施“书记领办”项目,整合市、县(区)11名“两新”工委书记、35名行业党委书记、106名党组织书记,通过领题立项、竞进拉练、年度盘点等方式,推动解决跨区域跨领域问题。三是多方联动聚合力。整合工会、团委、住建、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力量,分季度举办“‘两新’进万家·益企做好事”主题活动,常态开展“爱心送考”“夏送清凉”“端午节包粽子”等走访慰问活动,打通进出小区楼宇“最后一公里”,帮助申请最高70万元公积金贴息贷款;联动法律事务所、商圈和房产商等,推出法律援助、定制餐饮等服务,切实将党组织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
(四)以作用发挥为支撑点,激发“共建共治、共享共融”治理新动能
围绕新就业群体融入网格不足、有效参与不够、示范引领不强等问题,通过建好微网实格、创新入网模式、锻造先锋队伍,推动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一是建好微网实格。按照“全域覆盖、服务最优、规模适度”原则,以平均380余户为标准,调整设置2600余个网格。建立“社区大党委—网格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共治体系,探索新就业群体到服务区域街道社区报到备案制度,整编组建280余个城市治理服务队、190余支网格志愿服务队;推行“1个专职+N个兼职”的“1+N”专兼职网格员队伍体系,引导12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兼任网格员,推动全域网格、服务入格、幸福满格。二是创新入网模式。制定新就业群体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积分激励措施,构建“曝光—审核—积分—兑换”闭环机制,打造“智享翠屏”等具有“一键反馈、进度查询、满意评价”功能的线上平台,设置“暖心礼包”“星级礼包”,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创新开展“食品安全护卫行动”,采取“公益+低偿”方式,聘任334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三是锻造先锋队伍。开展“党群同心·服务同行”活动,依托宜宾组工等平台,设置“‘新’心向党”云课程,拍摄《辛苦了!骑士》等20余部“微视频”,推广“支部+社区”等组织生活方式,组建“微宣讲”小分队61支,引导新就业群体与党同心、向党而行。开展“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评选“三江金骑士”89名、“最美司机”100名,激励新就业群体当先锋、作表率,推动形成服务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内在合力。
三、成效与反响
(一)统筹推进取得新突破。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推进、社工部门具体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兜底负责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谁负责”问题。市县两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党组书记、局长全覆盖担任行业党委书记,“直接抓”行业党建工作;工会、人社等行业部门齐心共管,街道社区协力共推,“管行业就要管党建”“属地兜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组织覆盖实现新提升。市县两级全覆盖建立交通运输、外卖配送、快递等行业党委,有效筑起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桥头堡”。全面摸清全市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党员信息,根据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活动轨迹等,应建尽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或流动党员党组织,动态引导流动党员全部入列归队,推动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组织有效管理,流动党员从此流动不流失、流动亦有家。
(三)关爱服务迈出新步伐。“暖心之家”“戎州微家”等服务阵地拔地而起,“15分钟服务圈”运行显效,定点服务全域开启。“取暖、纳凉、饮水、歇脚”成为所有服务阵地标配功能,住宿房间、洗浴室等设施差异化配备,开放运行时间、服务清单、联系方式面向社会公布,标准服务全面启用。多部门联合开展“爱心送考”“夏送清凉”等关心关爱活动,联合解决“进出小区”“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等问题,联合服务全速推进。
(四)作用发挥再上新台阶。新就业群体全面纳入城市网格管理,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动力更强、意愿更足,逐步成为兼职网格员的重要来源,在社区安全稳定、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从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快递员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网约车司机被评为全省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货车司机被评为全省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新就业群体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四、探讨与思考
(一)理顺工作机制是基础前提。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偏强、学历层次偏低、平均年龄偏低、党员占比偏低、党建基础薄弱,理顺工作机制是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基础前提。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委负总责、组织部门统筹推进、社工部门具体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兜底负责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统得起、管得住。
(二)加强组织覆盖是核心关键。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必须把加强组织覆盖贯穿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要创新摸排方式,摸清党员、党组织、企业等基础底数,探索党组织联建共建覆盖模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动态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要加强党建带群建工作,灵活选派专兼职党建指导员,支持开展群团活动,进一步消除组织覆盖盲区。
(三)做实关怀服务是保障基石。新就业群体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领域,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客观需求不容忽视,同时作用发挥前景十分可期。要整合行业部门、街道社区等力量资源,迅速健全一批“连心”机制、因地建立一批“暖心”阵地、精准解决一批“揪心”问题、常态开展一批“关心”活动,切实把新就业群体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在有效管用的关怀服务基础上,建立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激励保障机制,搭建智治综治智慧平台,引导新就业群体反哺回馈社会,推动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