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28日14: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在此背景下,提高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紧迫任务。如何通过社区韧性建设来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清源社区做出有益探索,以“一核引领、‘三源’支撑、双擎驱动、五共互促”构建城市社区韧性治理“清源样板”。
一、背景
清源社区成立于2017年3月,是典型的由涉农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复合型社区,面积1.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服务人口超10万,遗留问题多、规模大、人口密度高并存。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的多重困境,社区党委积极联动居民、社会力量和经营主体打造多元参与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促进多元主体赋能增权、构建多元资源储备调配模式,不断探索基层风险治理现代化重要载体与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
在超大城市运转全过程、各环节中提升风险感知、预警、应对、治理能力,对强化社区韧性建设与治理至关重要。2022年以来,清源社区对标“四大治理任务”,以党建引领破解社区发展、治理、服务、风险防控等难题为导向,形成社区韧性治理新格局。
(一)“一核引领”凝聚党建组织力,打通社区治理梗阻
一是“四带”为牵引,构建“党组织动力传导轴”。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构建“社区—院落—楼栋”层级体系,探索“党组织书记带党组织、党组织带委员、委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法,全面实现了“院落建支部,楼栋建小组”的基层党建体系。在社区所辖的10个小区内设立11个特色党群服务站,汇聚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力量,初步构建“1+11+N”的党建联动机制,延伸服务链条。同时,创新实施“星级党支部”评选与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根据评选结果给予表彰奖励,形成社区党组织内部层层负责、逐级落实的党建机制,推动院落党支部积极参与小区治理,激发党员争优创先的热情,全面激发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四报”为传导,构建“社区风险感知链”。依托智慧蓉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以“微网格员报告线索—网格员鉴别报告给网格长—网格长汇总议题报告给总网格长—总网格长召集议事会报告议定事”工作法,建立“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诉求响应机制,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在“四级党组织”领导下,23名专职网格员和187名微网格员利用智慧平台“捕捉”功能,提早应对社区风险,每月处置300余件网格事件,把“保平安,优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推动治理向院落和楼栋延伸。
三是“三收集”为端口,构建“群众需求响应网”。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党委不断做优做实诉求收集和响应机制。利用社区党务系统,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居民“家门口”的民情收集)、设置“民情茶馆”桌面二维码(“茶杯边”的民情收集)、开通微信公众号(“手掌上”的民情收集),构建多维民情搜集系统。通过党小组活动、院落坝坝会等,赋予居民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民主拟定《清源居民公约》,激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依托“1+N党群服务站”,建立各小区全覆盖的多功能党群活动阵地,打通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
(二)“三源支撑”整合维安综治力,激活社区治理末梢
一是“源安工程”强骨干,壮大社区维安主力量。依托成都青羊区公安分局与四川省人社厅共建的“源安工程”,在社区警务室统领下,孵化出物业联巡队、纠纷联调队、夜跑联防队3支队伍,并建立联动平台。物业联巡队由10个院落小区招募的94名保安组成,进行院落小区全覆盖无死角巡守;纠纷联调队通过“三级联调”调解居民纠纷,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夜跑联防队有230名队员,通过夜跑活动开展社区夜间巡守工作。
二是“源缘空间”织密网,整合自组织行动力。在社区党委部署下,通过“地缘、业缘、趣缘”等纽带,构建以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为载体的“源缘空间”,整合辖区物流配送中心、物业公司、学校等资源,实现党建引领、邻里互助、居民自治等多功能融合,延伸社区服务链条;依托“源缘空间”,居民“家楼下”的党群阵地成为“有氛围、有人员、有活动、有服务”的治理前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骨干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的源头治理。
三是“心源在线”疏堵点,打造社区维安减压阀。社区党委联合社区警务室,打造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心源在线”平台,将户政、出入境、交管、治安管理中8大类34项服务延伸至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同时融入法制、安全宣传,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线下实现社区民警借助民情茶馆、思源堂等社工组织,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协调,一起解决需求诉求、化解矛盾纠纷。
(三)“双擎驱动”厚植发展内动力,增强社区抗逆能力
一是以“双中心”机制为抓手,驱动“发展”与“治理”互融互进。坚持党建引领、平台支撑、要素整合原则,成立“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发展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发挥四级党组织“动力轴”作用,实行街道党工委捆绑、社区党委主抓、党支部支撑、党小组助力联动模式,整合资源力量,构建商务、社治、发改、财政、街道等条块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发展中心”培育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思源堂”,引进“爱有戏”“心连心”等36家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孵化社区环境和物业监督委员会、公益阅读队等自组织队伍21支,引入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工匠等优秀手艺人,推动新就业群体、创业人群等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效能。
二是以“商服互嵌”构架为平台,撬动社区商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合伙人”模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嵌入非遗展示、社区食堂、三清书院等民生服务项目,领办“源生活社区农场”、社区幼儿园、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源生活家政服务中心等民办非企业13家,提供就业岗位262个,全年经营流水达到5090万元,将200余万元利润反哺于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居民互惠共赢。
三是以“一室三站”模式为运行机制,织密微网实格安全保障网。针对基层治理微观单元延伸不够、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微网”实现服务与管理精细化,通过“实格”加强社区治理和风险防范。构建“一室三站”“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实现“保安全、优服务”目标。“一室三站”包括微网实格指挥室、社区社会治理工作站、矛盾纠纷调处服务站、联勤联动工作站。“四级网格管理体系”是以总网格长、网格长、社区专职网格员和微网格员队伍构成的网格管理体系和专职诉求响应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
(四)“五共互促”筑牢协同联动力,提升社区参与水平
一是构建多元志愿服务矩阵,拓展“五共互促”的参与方式。秉持“共建共治共享共生共富”理念,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矩阵。目前已注册志愿者3500人,组织活动600余次,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社区通过“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党群服务站、红色驿站、雷锋志愿岗,开展环境整治、夜间巡查、纠纷化解等多项服务。
二是打造品牌化社区新场景,丰富“五共互促”的参与体验。社区党委与清华大学合作探索智能化社区动员机制,创建智慧化平台,涵盖智慧安防、停车、健身、休闲、速递和团购等服务。联动企事业单位共建绿地、游园、农耕园,打造共享空间,并引入茶艺、咖啡、蜀绣等新消费场景,常态化开展“邻里节”“升旗仪式”“孝老爱亲”等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互帮互助、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工作成效
在党建引领下,清源社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四川省先进党组织”“成都市百强社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工程、全国“非遗在社区”试点地区典型案例等称号。
(一)在“党建动力轴”引领下,社区韧性治理的效度不断彰显。社区党委通过党委成员包支部、支部书记包小组、党小组长包楼栋、党员骨干包单元,构建起打通党务、居务、物业的“三合一党建模式”,成功实现了持续至今的零投诉、零上访,从根本上维护社区群众利益。在做实党建引领的过程中,“强组织”发挥了社区党委引领示范作用,“强基础”发挥了下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细胞”发挥了小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一核引领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引领力,精准靶向发力,推进社区韧性治理效能不断攀升。
(二)在“主体协同”合力下,社区韧性治理的宽度不断拓展。围绕需求导向,紧扣“15分钟生活圈”,着力培育多元主体、构建多元主体提供多元服务的协同机制。在公共服务上,依托“微网实格”治理体系,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下沉了民政救助、户口迁移、机动车证照等16类189项服务,实现了“一网通办”“就近办”的社区延伸。在社会服务上,成立了社区发展中心,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嵌入式服务项目13项。通过社区合伙人模式,整合了优秀的社会人才和资源,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三)在“群众参与”激荡下,社区韧性治理的厚度不断累积。在清源社区,群众参与不仅是社区两委获取社情民意的主渠道,还是社区改善和创新各种社会服务的主力军。“民情茶馆”“社区议事厅”“盖碗茶坝坝会”,是常态化征集民意、收集民情的“平台”;87名党员每月的入户走访,是“上门”问计问需的“渠道”。
(四)在“智慧赋能”助力下,社区韧性治理的精度不断提高。依托成都市的智慧蓉城,清源社区建立了以“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为运行模式的微网实格驾驶舱,实体化运行社区智慧治理中心。并依此建立了“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的诉求响应机制,实现智慧蓉城赋能微网实格、微网实格汇聚多方力量、线上与线下服务双向融合的多项赋能。在智慧赋能的新机制下,韧性治理正在走向更有精度和温度的纵深。
四、经验启示
(一)社区韧性治理有力有效,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治理。问需于民,优化阵地,提升活力,强化社区党组织,提供多层次多业态消费场景,形成共建共享合力。清源社区采用“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合伙人”模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多个服务项目,通过叠加服务等方式发展微利业态。从基础治理到发展治理,实现社区自我造血,保障服务可持续性和前瞻性,迈向高品质社区。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和社区合伙人,始终把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社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结构体系中要素配给,强化地域联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多样化人群、丰富活动,挖掘社区地域文化嵌入社区场景,激发内生活力。
(二)社区风控能力内生内嵌,必须健全社区韧性治理机制。持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治理实效回应群众关切。运用“平台治理”思维,以小区微网实格服务站为抓手,持续深入调研群众需求,做好群众生活服务运用端统计、分析和应用,不断优化和完善更多元有效的智慧生活服务场景。创办清源社区学院,构建市民终身教育体系,助推社区发展治理科学化系统化可持续化提升。实施源梦计划推动创新创业,辖区居民能够就近学技能、增收入、创新业,住有所居、业有所成。整合优质资源和人才,建立智库人才机制,推动社区教育产业化发展,为社区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建言献策。
(三)社区参与能力做大做强,必须深耕多元协同治理格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围绕居民诉求,党建带群建,激发居民自治,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采取多元参与治理方式,树立居民协同协作意识。开展公益和对外交流活动,营造开放包容文化氛围,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源头、系统、综合、依法治理,完善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成事共享的“四事四共”议事协商机制,推动党建引领社区共同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治理共同体建设有形有感,必须切实推进居民为主体的共生共富。清源社区党委始终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治理理念,系统性推动党建引领与居民参与双向奔赴、发展与治理良性互动,用前沿的技术、精细的治理提高公共服务的底线、筑牢居民幸福的高线,用实际行动递交躬行拓路、真情服务的民生答卷。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