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委组织部、吴江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10月25日15: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2013年提出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至今已经11年,在这个过程中,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将党建工作融入发展、融入民生、融入区域、融入群众,以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领域,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相关经验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连续三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
一、背景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乡村人文底蕴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了深厚土壤。位于吴江区七都镇的开弦弓村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20世纪30年代写下著作《江村经济》的地方。时至今日,“江村”不仅仅是费老当年调研、反映中国农村的一个“样本”,更是当下向世界展示中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二)通过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建设“乐居吴江”的现实需要。吴江区下辖7个镇、4个街道,共有210个行政村和9个涉农社区,常住人口157.25万人。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同时经营主体活跃、民营经济发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擦亮“乐居吴江”品牌的需要。
二、做法与成效
吴江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大力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为乡村治理点燃“红色引擎”,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党建融入发展,让“最大政绩”与“第一要务”交相辉映
吴江区将党建融入基层社会,以党建“最大政绩”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夯实基层治理根基,集聚乡村振兴力量。
“规范化”建设让堡垒更坚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乡村治理最小单元,构建“村党委一自然村党支部一党员中心户一党员一群众”工作网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通过“一套流程”“两张清单”“三方监督”工作方法,制定10类村级重大事项清单和28项村务重点监督事项清单,把规矩立在前头,把程序摆在明处,切实构建权责明晰、运行规范、公开透明的村级权力运行机制。实现全区村级纪委书记(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议事会全覆盖,以三位一体议事监督体系切实提升决策成效。
“全链条”管理让队伍更专业。出台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体系建设“1+N”系列文件,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体系。“选”,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实践中实绩突出、工作得力的人才。“育”,实施“江村·强基”村干部培养工程,创新村党组织书记交流培养模式,通过选聘成长导师、跨区域师徒结对等形式,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高素质专业化水平。“管”,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严格落实“县乡共管”要求,研发村(社区)基层组织干部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用”,树立鲜明实干导向,建立专职干部薪酬待遇“五级晋升”体系,出台村、社区书记职业年金制度,持续开展选聘优秀村(社区)书记进事业编工作,2019年以来累计选聘29名村党组织书记进编,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行村级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届中村(社区)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村集体增收、信访上访化解、安全生产等重点任务,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多渠道”助力让资源更集聚。充分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各界齐参与,让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释放动能,助推发展加速。强化帮扶结对。实施“领导挂帅、单位挂钩、能人助村、企业结对”的四方结对共建行动,累计选派465名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投入帮扶资金超1亿元,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支持。聚力部门联动。区委组织部和区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苏州农商行、苏州大学等部门单位联合,成立“美美江村”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汇聚政企银学多方合力,引导跨界合作,融合发展。鼓励村企合作。厚植吴江区民营经济优势,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村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累计68个村(社区)与489家民营企业、20家商会结对,实施帮扶项目16个。
(二)党建融入民生,让“美好向往”与“奋斗目标”同频共振
吴江区将党建融入基础民生建设,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
打造善治乡村标杆示范。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打造“江村”乡村振兴品牌,创新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将苏州“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与吴江“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组团建设系统衔接,形成以环元荡、环澄湖、环长漾片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累计建成中国传统村落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家、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7家,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元荡长三角一体化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名单。
打响乡风文明德育品牌。探索创立“德行吴江”“道德银行”“荣誉积分”等一系列具有吴江特色、可触可感的乡土文明品牌,形成区、镇、村三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体系。创新推广“积分制”治理模式,常态化举办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对身边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公示,引导村民学习“民星”、争当“民星”,营造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委会、自然村党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治理运行机制。围绕规范村民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推动垃圾分类等,全面推行缔结村规民约,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加快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率先在全省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覆盖,“‘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三)党建融入区域,让“红色网络”与“绿色水乡”血脉相连
吴江区推行区域党建,通过条块融合的工作体系、资源共享的生态系统、区域联动的协作机制,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服务优势。
推动区域党建统筹联合。按照区域统筹理念,围绕地域分布、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优化党组织设置,打造区域党建工作站,结合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一联双管”等机制,探索形成村企统筹、村居统筹等多种区域党组织设置模式。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立“村转社区党委—动迁村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逐步开展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四位一体”建设,凝聚治理合力,提升服务实效。
实施网格覆盖综合管理。创新“一个网格长牵头抓总,五类网格员下沉融入,一个督导员监督指导”的网格综合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基层党建网、民生服务网、社会治理网“三网融合”,统筹实施治违、治污、治隐患等专项行动,使党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网格,党建引领一贯到底,推动各方力量协同联动,确保民情在网格掌握、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引导跨区域基层组织共建。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跨区域基层组织共建。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三地交界处建立“吴根越角”党建生态圈,通过基层组织共建、乡风文明共培、社会治理协同共融,让乡村治理路子更宽。推进“美美与共”村干部长三角区域挂职轮训计划,组建乡村振兴志愿队,在河湖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深化一体联动,共同提升河道水质、保障村民用水、美化村庄环境,“跨界联合河长制”等工作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四)党建融入群众,让“参天巨木”与“广袤大地”共生共荣
吴江区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把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深入开展“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连续10余年开展“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以民情日记工作法推动6780余名党员干部骨干下沉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活动广场和百姓们的家门口,收集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力推动民情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探索“书记领办项目”制度,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认领拆迁安置小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等治理难题,形成“开门征集、书记领办、定期亮晒、群众评价”工作闭环。
开展精品主题实践活动。由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负起村庄“人居环境负责人”责任,2415名村干部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1名副科职以上干部+1名中层干部+若干名区镇两级干部的“1+1+N”挂钩联系制度,发动各级干部、志愿者、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超75万人次。“红黄绿三色榜单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典型案例。
建立民生实事化处办机制。用好“书记项目”工作法,围绕解决停车难、环境差、设施老旧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由村党组织每年集中梳理解决3至5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农村水、电、气、路、通信实现全面通达,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区域供水、光纤到户、垃圾分类、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100%,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经验启示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只有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强化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点。以“党建+”模式,推动组织触角延伸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广覆盖、深扎根,不断提高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镇域为中心,开展“以‘融入式党建’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书记项目,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切实把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转化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和强引擎。
坚持治理为民是落脚点。乡村治理,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要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组织,推动党群干群互动互通,帮助基层化矛盾、办实事、理思路。要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区域统筹的基层党组织体系,着力构建主体明确、层次清晰的服务体系和城乡统筹、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要坚持民生导向,持续提升乡村法治、德治、智治、自治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共治共享突破点。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推动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要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的趋势,树立区域统筹的理念,依托社区、行政村、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三新”组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充分整合组织、工作、人员和阵地等资源,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构建动态开放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有效地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有形、有效覆盖。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