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冠山街道党工委
2024年10月25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贵州省龙里县冠山街道位于龙里县城中心,面积235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总人口12.01万人,共有基层党委5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59个,现有党员1731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龙里县城区人口快速聚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城市基层治理中,统筹协调不好、响应不够及时、服务不到位、环境卫生脏乱差、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不断凸显,各种“城市病”不断显现,龙里县冠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和问题导向,在城市社区创新推行“四治融合”模式,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引领共治,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由县委领导全面负责组织、协调、调度,包保大网格县领导、县直包保部门参与推动落实,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1次,审定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计划,理清工作职责和分工。同时成立街道和社区兼职委员会,兼职委员由街道班子、职能部门领导、社区两委干部、业委会成员、党员和群众等出任,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商讨解决网格事务。二是建立包保机制。采取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督促指导,1名县委领导+1名街道科级干部联系社区,1名县领导+N家部门(单位)+1名网格长包保网格+1名社区常务干部包保网格,并明确牵头部门(单位)包保社区,构建问题共商、矛盾共调、活动共办、服务共推的网格化作战体系。三是聚焦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面向社会招录社区工作者,新招录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工作,为社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充分发挥街道党校在党员干部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印发《社区干部管理激励办法》《冠山街道城市社区工作者考核工作方案》等规章制度,加强社区干部管理。目前共划分网格46个,11名县委常委领导、11名街道科级干部联系11个社区,22名其他县处级领导+40名社区常务干部包保网格;2023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和兼职委员会90余次,议定解决事项210余件。新招录社区工作者24名,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网格员等集中培训班9期,培训人数350余人。
(二)多方联动共治,凝聚工作合力
一是抓好部门协商。督促网格包保部门每季度到包保社区召开1次城市基层治理党建联席会,积极利用部门自身资源优势,研究解决所包保网格中存在的日常问题,切实为社区减压。同时在原有党建联席会基础上,吸收小区物业、业委会、两新组织、党员、群众代表为兼职委员,发挥兼职委员政策宣讲、社区工作参议、共建项目跟办、社情民意收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二是抓好报到履职。将网格化包保部门(单位)、全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地或常住地在城市社区的在职在岗党员、干部(含临聘人员);驻地在城市社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及其在职在岗党员、干部,全部纳入履职报到范围,分别到包保网格所在城市社区、常住地所在城市社区报到。全面摸清包保网格基本情况,积极落实社区“派单”事项,协调资源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三是抓好居民协商。搭建“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定期召开院坝会、座谈会,研究讨论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长效管理难题,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让基层治理由原来的政府唱“独角戏”变为群众跳“集体舞”,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达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议出共识、事成利民的效果。2023年以来,共召开各类联席会60次,研究解决事项47件;4469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履职,帮助解决社区1300余件难题;举办300余次群众会,研究解决难题1300余件。
(三)靶向服务共治,治理有的放矢
一是数据服务智能化。冠山街道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四单”模式基础上,创新治理途径,强化服务功能,依托信息化服务平台,搭建“有事找社区”事件上报端口,实现“反映、建议、咨询、投诉、举报”掌上上报功能,将“四单”模式同步线下与线上,利用大数据池打通多方参与途径,将基层治理向智能化和精细化转变。二是活动载体多元化。通过组织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城市社区“三比七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将群众聚集起来充分,以活动开展促进干群关系,密切各方联系,强化协作共赢,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合力,为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让社区“卷”起来,好点子“跳”出来,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三是资金保障多样化。通过群众筹资、部门赞助、组织划拨的方式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各社区群众筹资27.86万元、部门赞助20余万元,组织部划拨350余万元。
(四)以人为本共治,建设和美社区
一是典型选树增动力。注重发现、深入发掘表现突出的网格员,通过开展宣讲、交流、研讨等方式,讲述心得体会,分享工作经验,充分展现网格化建设中的好做法、好成果。目前,累计选树25名优秀网格员开展宣讲交流研讨18次。通过典型选树,示范引领带动,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网格员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二是三事分流明主体。通过明确“自家事”“大家事”“公家事”三事主体,实现分流精准、服务精准,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摸排“自家事”593件,处理593件,“大家事”2125件,处理2125件,“公家事”782件,处理782件。
三、成效与反响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基层治理的基石,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自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以来,冠山街道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落脚点,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是环境更宜居。整治背街小巷、小区院落治“七乱”,规划背街小巷及居民小区停车位1373个,摩托车停车位2247个,新增248个潮汐车位,新增公厕5座,开通公交站点4座,开通6号、龙溪(809路)公交线路,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完善。整合小区配套服务用房、政府闲置资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城市社区现有活动阵地等资源,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让图上绘就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由理念变为现实。
二是管理更精细。紧扣“治理”与“服务”两条主线,用好“街道—社区—网格员—联户长”四级治理体系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治理机制,结合每个小区特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治理措施。发挥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势,推行“四单”服务模式,搭建“请你来商量”议事平台,各方资源和力量下沉参与社区治理,做到在网中走,事在网中结,不断推动为民办事常态化、机制化。
三是服务更贴心。123家包保单位(部门)4000余名党员干部及网格员、志愿者等根据自身优势、专业特长,对“三事分流”项目进行“接单”,开展“个性化”“组团式”服务,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文化养老、关爱互助等工作中模范带头、示范引领。累计吸纳社区党员、报到党员、热心群众等480余名,组建“爱心妈妈”“家乡美”等志愿服务队4支,开展“成长护花月”“拥军优属月”主题月志愿服务。
四是群众更主动。推进民事“民议、民商、民管”,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和党员的推动下,业主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小区平安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得到重视和认可,居民在维护自身权益,表达合理需求等方面也有了更多发言权,小区群众主动参与小区建设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主动为小区治理出力献策,共建美丽家园。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建设性和引导性作用,把党的领导与社区两委、自治组织、广大居民融合在一起,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而在城市社区,居民小区日益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和社会治理的着力点,牵涉各类主体、涉及各类矛盾,所以必须靠党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小区这个城市基层细胞单元的和谐稳定。冠山街道冠山社区经过探索和实践,推行“逢4说事”工作法,在社区党委引领下,凝聚小区治理合力,解决名门时代A栋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畜牧局宿舍路灯不亮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居民由小区自治的“旁观者”转向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透明、公开、有效的协商议事氛围初步形成。
(二)坚持以民为本是基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顺应群众的期盼,找准为民服务的切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把工作做到居民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小区自治管理中,基层治理工作才能做实、做出成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冠山街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以小区为单位举办邻里节、居民齐吃长桌宴等形式,为居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共话发展、共唠家常的平台,增进居民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居民觉得:我是小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员。
(三)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是手段。在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要把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组织好,拧成一股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包保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居民群众,吸引乡贤、能人志士、模范典型等多方力量的作用,改变原来从党组织“一家发力”到“多方参与”、从单一化网格管理到“多网融合”、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的状态,对各类力量敢于领导、善于统筹、开放融合,整合资源,做到辖区各类组织力量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冠山街道以“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为媒介,通过召开群众会、小区坝坝会、院坝会等,构建“党组织统筹、居委会组织、各方主体协同参与”的协商议事制度,就涉及社区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商量讨论、达成共识,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增强了群众主人翁的“参与感”。
(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推力。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积极发挥“四单”模式的作用,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在“点单”过程中,积极谋划创设有利于激发更多党员干部和普通居民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手段、健全志愿服务网络,将志愿服务与普惠服务、公共服务与精准服务以及个性化“点单”服务相结合,做到“民呼我应”。冠山街道根据各城市社区的实际和特点,依托1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91支志愿服务队,创建心“袁”心语、“童”心相伴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讲、惠民政策宣传、文化活动、市民教育、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而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