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溪北街道党工委
2024年10月24日18: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起因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溪北街道位于中心城区,辖9个社区,其中6个为“村改社区”、3个为城市社区,常住人口4万余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辖区内还有2所高校,有师生近5万人。在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特点: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化。溪北街道为典型“城乡”结合街道,伴随城市化进程,形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现状,安全、生活、交通配套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存在典型差距。特别是涉及辖区拆迁征地的村民,传统自治模式被打破,调和不同群体利益的方式不足,村改社区的拆迁安置小区管理机制如何搭建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治理领域对象复杂化。溪北街道经过多轮机构改革,行政区域多次重新划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留存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居民对城建、城管、医疗、环卫、就业等基础工作有着大量的诉求。在行政施政过程中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信访问题体量激增,街道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员”的角色转变。
三是群众美好追求多元化。溪北街道人口基数大,“一老一小”群体数量较多,老龄化加剧,特困、特难群体也日益增加,街道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处在不完善阶段,无法及时匹配人民群众对美好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在“12345”热线等反馈中,群众对更舒适的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要求也日趋增加。
针对工作特点,溪北街道积极创新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2023年开始,建立“一总三强”的治理结构,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现代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善治善为道路。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抓总,“五个一”实施
一是配强一个支书,做到“四懂三过硬”。加强选拔,提出候选人“负面清单”,严格规范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加强管理,社区书记做到懂党务、懂经济、懂业务、懂管理,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着重培养各社区后备干部,让“老把式”带“新同志”。二是建好一支队伍,选育并行。开办“干部夜校”强学习、提能力,对社区书记、“两委”成员开展政策方针、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纠纷调解、困难救助、农业科技等全面培训。锻炼年轻干部,通过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重要岗位轮岗锻炼“蹲苗”,并按照年轻干部兴趣特长组成“兴趣小组”投入到街道党的建设、企业孵化、垃圾分类等工作中,鼓励年轻血液在基层“扎根”。三是打造一个中心,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梳理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状,打造基层服务公共空间,增加文体教育、卫生健康、议事协商等服务。街道率先垂范,开展“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去形式化”的“三去”工作,调整街道办事处办公室,涉及为民服务的部门一律调整到一楼,方便群众办事,压缩办公空间300余平方米与贵州大学合作建设溪北街道大学生创业孵化训练基地,孵化“社区合伙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四是健全一个机制,以街道“大党委”模式开展工作。建立“环贵大创新经济圈”“十里河滩人文生态经济带”“城市服务承载核心区”三个大党委,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五是找准一条路子,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按照城市社区和“村改社区”工作侧重不同,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推进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深度融合。把群众需要的服务作为“主打产品”打造城市社区党建品牌,“村改社区”按照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等探索多模式发展集体经济。
(二)强网格,实现“五网并联”
一是搭建“情报网”做到“知百家姓”。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建立了街道书记担任街道总网格长、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片区网格长、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的三级工作责任体系。要求社区摸清流动人口、失业人员、帮扶人员、重点人员、残障人员、独居老人六类重点人员家底,掌握社区人、房、地、事、物、组织六类要素信息,利用网格员和联户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信赖的优势,在格内进行动态摸排,做到各类信息知晓率100%。二是搭建“管理网”做到“管百家事”。在社区实施社区党支部、两委成员、网格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五级工作体系,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划分个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由两委成员、党员骨干任小组长,将党的先锋队派在一线。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深化“街道—社区—网格单元”纵向管理,鼓励和引导业委会成员、物业工作人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利用好“网格员民情日记本”、企业微信等工具对各类工作持续跟进。三是搭建“化解网”做到“解百家难”。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人员、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等人员中选配联户长共589人,会同网格员、网格党小组开展相关工作。发动网格员、社区民警、居民代表、小区物业参加网格党群共建联席会,着力解决问题。利用社区综治中心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并收集群众意见,做好前置工作,将潜在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四是搭建“交流网”做到“联百家情”。建立书记信箱、热线电话、微信号、微信群等交流矩阵,社区的重大事情及信息可通过群发短信告知居民,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和热线来表达民意。通过各类渠道将街道的各类通知、工作动态、工作成果等信息充分公开,方便群众监督交流。五是搭建“服务网”做到“暖百家心”。着力于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对低保、残疾、失独、孤寡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加大帮扶力度,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和精神上慰藉。动员社区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网格党小组开展“搭把手”活动,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为社区老人买药买菜“搭把手”、为孤寡老人医院就医“搭把手”,通过一次次“微帮扶”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三)强服务,组建“五益服务队”
一是组建益安服务队。紧盯统筹和预防,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机制,联合公安、应急等部门形成“统一指挥、政令通达”的良性循环,做好辖区的预防性巡逻工作,形成完整工作体系。紧盯派单和吹哨,及时共享警情通报,对各类案件勘察复盘总结,做好数据分析,找到共性和个性问题,做好派单、落实和反馈,形成完整工作闭环。紧盯责任和联动,街道分管部门作为行业管理主责单位做好本行业平安建设工作,压实支部书记、村(小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完整责任链条。二是组建益企服务队。结合安全生产检查等深入做好走访帮扶,全面掌握企业困难、诉求、项目和业务开展情况,做好安全生产指导,及时传达上级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打造“清”“亲”新型政商关系,对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等关键岗位干部进行集中教育,拉紧“红线”,扫清发展“拦路虎”,并为企业提供法律培训支持服务。做好资源对接,举办“溪北企业沙龙”,邀请贵州大学导师为辖区企业授课解惑,对接各类项目和资金等资源。三是组建益业服务队。多渠道收集辖区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用工需要,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群众推送。利用好各级政策,对接各类资源,为辖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咨询服务。结合街道创业孵化器入驻企业的专业优势,为辖区群众提供家政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四是组建益老服务队。整合各类资源,以“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成”为目标增建基础设施、举办各类培训和活动,按照摸底情况及时对辖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及时提供对口帮扶;五是组建益康服务队。联系区级和社区各类医疗资源,鼓励社区医务工作者义务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体检、慢性病等上门服务。
(四)强小区,打造“五邻小区”
一是打造“近邻”小区。各社区按照月月有活动的要求,引入“工青妇”、社工机构等力量,以开展活动、坝坝会、拉家常的形式,打造熟人社区,增加小区“亲和度”。二是打造“聚邻”小区。整合小区党小组和物业企业等,发动热心居民、退休党员、楼栋长参与小区事务,找好“战友”,通过一个能人带领一个团队,了解民意、政策宣传、邻里走访、群众动员,增加小区“粘黏度”。三是打造“便邻”小区。按照居民需求梳理政务服务清单,安排专员按照“马上办、上门办、一次办、网上办”做好分类实施,做好公示指引,让人民群众少跑路。并做好社区的监督考核,增加小区“服务度”。四是打造“惠邻”小区。依托街道创业中心孵化的专业企业和社会资本,针对小区“一老一幼”等群体,因地制宜建设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等基础设施,并为辖区居民提供点对点的商品团购、家政上门服务,增加小区“便利度”。五是打造“乐邻”小区。街道包保领导、双报到党员干部、社会化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下沉社区,组织各社区建设“社区舞台”,开展各类文、艺、体活动,并依托街道创业中心孵化的文创企业开展专业文艺演出,增加小区“热情度”。
三、成效反响
(一)党建引领聚势赋能,组织“领航力”不断增加。溪北街道9个社区和辖区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3个区域大党委指挥调度下协同工作,完善“街道党工委—区域大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将组织工作的力量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重新梳理居民自治体系,嵌入到街道五邻小区打造之中,打破城乡二元对立,助推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品牌路线双轮驱动,干部“战斗力”不断增加。2023年至今,储备后备干部18人;开办干部夜校9期,分梯次累计培训街道社区两级干部800余人次;打造城市服务党建品牌1个;探索“村改社区”特色“致富路”6条,通过多方投融资,累计固投近1亿元,项目有序建设中;通过发展民族特色食品饮料,“村改社区”集体每年增收近100万元。
(三)一线管理精益求精,网格“覆盖力”不断增加。溪北街道按照摸底情况设置110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03人、兼职网格员7人,建立网格党小组74个,共有网格党小组组员836人,依托网格建立一级社区网格工作群9个、二级网格联户微信群110个、三级联户连心微信群589个。并充分吸纳共建单位党员作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在不占职数,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原有身份、编制性质和职级待遇的基础上进入网格,共抓基层党建、共商社区治理。
(四)各类供给持续投入,基层“源动力”不断增加。依托街道孵化器孵化社区合伙人企业5家,开展就业培训4期,覆盖400余人次,解决就业200余人;共召开100余次共建联席会,召开200余次坝坝会、举办各类活动190余次;试点以公共资源置换拆迁安置小区物业服务一个,惠及500余户居民;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收到365件矛盾纠纷案件,其中婚恋家庭纠纷案件109件,其他纠纷案件256件,均已成功化解。
(五)社会事务深入丰富,社区“服务力”不断增加。2023年截至目前,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个、老年学校1个、社区食堂1个、午托读书中心1个;举办各类老龄活动20余次,涉及老年人500余人次;开展社区体检20余次,服务群众数千人次;对辖区6名特殊困难老人6人进行1对1的跟踪服务;举办“企业沙龙”2次,为辖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53个,为辖区建设项目对接各类资源数亿元。
四、探讨思考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城市,在硬件基础差、各类资源投入有限的前提下,贵阳市花溪区溪北街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摸索了自己一条特色道路,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延伸组织这个决定力量,打通“最后一米”。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在社区基层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好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夯实基层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社会影响力,吸引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作中来。
(二)织密网格这个神经末梢,建好“治理前哨”。通过梳理工作实际,做好对象分析,增加网格力量,实现党组织覆盖,围绕“党建引领、多元集成、平急一体”来增加各类功能触角,全面提高精细化和精准化的管理水平,充分掌握辖区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打造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
(三)重视小区这个基础单位,夯实“治理根基”。要充分征求民意,在小区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娱、体活动,满足小区居民的文化、体育和精神需求,发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拉近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距离,形成一个新的“熟人社会”,让小区形成和谐友爱的居住环境,降低治理成本。
(四)紧盯创新这个关键元素,按需“靶向赋能”。结合各项社会事务落地落实,紧盯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补上公共资源投入短板,可以以“社区合伙人”形式深度介入基层工作,增加项目、资源、人力等供给,“政府、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多方协同发力,共同推进治理,建议上级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对基层政府孵化“社区合伙人”予以强力支持。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