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人民检察院
2024年10月17日15: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检察院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探索形成“微检察、大治理,小切口、大作为”的“微检治”党建品牌,蹚出一条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实现检察办案、矛盾化解、社会治理协同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成功塑造了高质量党建引领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崇州样板”。2022年,“微检治”党建品牌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
一、背景与起因
(一)古蜀善治需要当代诠释。崇州市,古称蜀州,位于四川核心腹地。长达4300年的建制历史,为崇州铸就了富有巴蜀特色的法治文化,也蕴含了古蜀文化优秀品质与杰出的“善治”功能。郡县治、天下安,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需要扎根区域现实,立足县域实际,传承并发扬“古蜀善治”,对传统法治文化进行当代诠释,找到法治融入基层治理的根与魂。
(二)人民群众提出法治需求。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法治观念、依法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司法过程中提出了多元解纷、有效化解、源头治理等新的需求,对法治提出了更高期待。以崇州市为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因婚姻家庭、土地承包、拆迁安置等引发的纠纷较多,基层法律咨询和服务功能的配置尚不完善,加之部分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尚不足,情、理、法有机结合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较为欠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
(三)基层治理呼唤政法助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的引领保障作用必不可少。比如,在处理居民矛盾纠纷时,通过向政法力量借力,发挥检察官、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的专业性优势,往往能更高效、彻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又如,在普法宣传时,政法队伍能够有效提升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法律素养,助力培育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因此,要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将法治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和“末梢神经”是题中之义。
(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当下,面对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现实需求、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检察机关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守护民生、保障善治的责任更重,各级检察机关清晰认识到: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依靠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自觉将检察履职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通过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有效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设立检察联络站,实现线下“微检治”可视有感
一是坚持“四个‘微检治’”建站理念。靶向县域乡村、社区、园区法治需求,提出乡村微检治、社区微检治、园区微检治和移动微检治的“四个‘微检治’”建站理念,在矛盾纠纷多发、群众诉求集中、类型化法治问题突出的基层点位,实体化运作6个不同治理位面、不同业务功能的“微检治”联络站,开通半小时可达的“微检治”服务直通车,做到司法服务“多元零距离”,形成“12309枫桥式检察服务中心+N个站点”的“一干多支”工作格局,服务范围辐射城乡居民近20万人。印发《“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护企检察官”工作方案》,依托“微检治”联络站设立6名“护企检察官”,靶向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需求,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护企模式,创新探索“检察官+行业协会+企业”工作模式,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二是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办案团队。组织优秀党员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在“微检治”联络站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打造一支“治理型”党员检察官团队;通过将“小案”在联络站实体办理,把检察场景生动展现在群众眼前,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线阵地,不断提升群众的检察认可度。三是打造“蜀州味+文化范”党建子品牌。蜀州(崇州)文脉充沛,崇州市检察院从中提炼“知己·党员”党建子品牌,推动党员干警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推出“服务·比邻”党建子品牌,推动检察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创新“蜀州·人间”党建子品牌,发挥检察守护生态职责优势,呵护一方青山绿水。
(二)深化大数据检察,搭建线上“微检治”智治平台
一是搭建大数据平台。融入数字检察浪潮,开发“云尚检”大数据平台,通过重点舆情监控、筛查反复投诉、检索检察履职关键词等智慧算法,排查、收集与检察履职有关的各类投诉和举报线索,通过“线上+线下”不歇业服务,实现需求响应率100%。二是汇集几类数据“源”。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通数据信息壁垒,对接导入、动态更新12345市长热线、政务信箱等网络理政平台数据,引入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数据,以“防为主、防为上”理念,主动吸纳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营商环境建设等群众强烈诉求的问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介入解决。三是聘任一批联络“员”。开发“云尚检”掌端APP和微信小程序,首批聘请4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微网实格”网格员、党员代表、乡贤等作为检察联络员,双向连接作为检察“探头”的驻点检察官和作为民情“触角”的联络员,通过手机就可实现“随手拍、随时报、随时反映”,协助检察机关采集基础信息、发现报告问题隐患、排查劝调一般矛盾纠纷。同时,引导联络员立足职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了情理法的深度融合。
(三)拓展治理新途径,推进多元“微检治”能动善治
一是内生互动,从单一设点向综合服务转型。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微检治”联络站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围绕区域党委政府中心重点工作持续贡献检察力量、党建智慧。崇州市检察院把“微检治”检察联络站功能扩展至综合服务保障,紧贴党委政府建设“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检助发展、检守民心、检护生态、检促治理、检育文化”的“五检护粮仓”活动,为“天府粮仓”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二是多元互动,从被动参与治理向主动进入网格转型。以“微检治”联络站为圆心,与所属社区、所在园区、所邻机关的党组织开展结对,切实加强检察机关与基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以“党建结对”共促区域治理水平提升;紧贴“微网实格”要求,积极开展“检察官进网格”活动,以“定时到岗+随时约岗”就近主动入网、进格报到,形成“网格员+检察力量”双向互补、聚向发力的工作态势。三是多维互动,从单一履职向多元互动履职转型。绘制全市全域“检察法治地图”,记录并定期更新当地党建资源、党员队伍信息、群众诉求等内容,构建“检察治理+属地治理”模式,建立“问题解决在基层”长效工作机制。创新“两建议一报告”法律监督模式,针对检察建议发出后被建议单位难以解决追根溯源的问题,向市政府等主管部门发出专项法律监督报告,推动在更高层级完善机制、部署专项整治、促进溯源治理。
三、成效与经验
(一)微党建凝聚“大力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加强检察机关与基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依托“微检治”党建品牌,构建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新格局。几年来,崇州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优势和作用,派出临时党支部7个,下沉党员占全院党员人数90%以上,开展刑事和解、民事调解、行政争议化解、信访问题走访调查等办案活动近300次,直接解决群众之间发生的“小案”矛盾纠纷200余件。
(二)微监督关注“身边事”,建好家门口的“检察院”。秉承“微检察、大治理,小切口、大作为”理念的“微检治”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脉络贯穿检察履职始终,将法律监督嵌入县域社会治理图景,用党员干警和基层党组织的“最初一公里”的下沉,抓实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同时,检察队伍作风效能持续上升,涌现出全国检察业务标兵、全省检察业务专家、省市级业务标兵能手16人次,占政法专项编制数的36%,为基层检察工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微结对促进“双提升”,画出党建融合“同心圆”。通过与所属社区、所在园区、所邻机关党建结对,共同秉持结对共建目标理念,立足区域定位,凸显地域文化特质,打造孵化党建子品牌、团建微活动,实现联建、联育、联动。今年以来,崇州市检察院扎实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活动,通过与结对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互鉴,持续强基础、聚合力,打造出福寿螺治理、废旧农膜整治等市级以上典型案例9个,孵化出结对共建成果20余个。
(四)微宣传构筑“好氛围”,唱响法治护航“最强音”。今年以来,立足区域党建特色,依托“微检治”联络站等服务阵地,开展微宣传超过200场次,特别是着重做好对民法典等重要法律以及涉民生类纠纷化解的普法宣传,加快营造全社会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的良好风气,为法治城市建设贡献了智慧力量。同时,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微检治”党建品牌中,引导党员干警既当好人民检察官,又当好普法宣传员,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能,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四、启示与探讨
(一)党建品牌创建,要进一步锤炼干警党性。“微检治”党建品牌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引导党员干警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切实提升党员干警的维稳能力、服务能力。服务群众没有终点,要进一步锤炼党员干警党性,让党员成为党建品牌创建最根本、最基础、最有效的力量,持续擦亮“微检治”党建品牌底色。
(二)践行为民服务,要进一步回应群众诉求。检察办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错漏,影响的可能都是当事人的一生。要带着对宪法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带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情怀和担当,带着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和责任,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态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推动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为社会增进和谐,让检察履职办案更契法度、更有力度、更显温度。
(三)数字检察战略,要进一步强化职能发挥。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趋势、发展潮流,在发展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征程中,要继续线上平台的作用,构建“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双向奔赴的工作模式。要探索在线视频、在线调解、AI服务等新功能,让专业化服务能力更优、职业化服务水平更强、预防化服务端口更多,以大数据为抓手,提升区域基层治理能力,预防化解各类社会风险。
(四)破解工作难题,要进一步用好党建“金钥匙”。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创新实践、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切实把党建功能转化为事业上攻坚克难的最大优势。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