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长沙市望城区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17日10: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聚焦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以“三长制”为主要抓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将基层党组织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一、背景
望城于2011年5月撤县设区,辖11个街镇,130个村(社区),服务常住人口近90万(不含湖南湘江新区托管区域),是长沙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城区。撤县设区以来,望城在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迈入城市化进程快车道的同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基层治理,成为关乎基层稳定、人民群众期盼的重大课题。2022年底以来,望城区以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试点“三长制”工作为契机,在村(社区)以下建立“片—组—邻”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即在每个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片,片长由村(社区)干部担任;组长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邻近居住的5至15户为1邻,邻长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村(居)民代表担任。片组邻“三长”充分发挥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形成了“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做法
(一)融合“一张网”,将组织体系建好织密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阵地前移,将网格化管理和“三长制”组织架构有效融合,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能找得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一是突出组织集聚,党的领导有效覆盖。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全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片长有465名,占比48.03%,组长、邻长中党员比例分别达到62.4%、51.2%,充分发挥党员在“三长”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片—组—邻”有效覆盖。深入实施党员“闪亮工程”,在农村、社区和机关、两新及其他领域分类开展“星火”“星光”“星耀”计划,全区1.3万余名农村党员、1.1万余名在职党员主动亮身份,在基层治理中当先锋、践承诺、作表率,“三长”联户质效持续提升。
二是突出机制集成,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坚持“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工作导向,推进“三长制”与“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深度融合,在街镇—村(社区)—小区(屋场)—楼院四级网格基础上设立“微网格”,由片长兼任三级网格长、组长兼任四级网格长、邻长兼任微网格员,实现“小区(屋场)—楼院—微网格”网格架构与“片—组—邻”组织架构互融共促、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宽服务群众路径,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三是突出资源集中,阵地建设到邻兜底。全面推进小区(屋场)党群服务阵地“雷锋驿站”建设,探索解决“三长”日常议事、群众与“三长”双向沟通、调处矛盾纠纷等场地空间不确定的问题。全区建成143个“雷锋驿站”,各村(社区)依托驿站召开“三长”民情分析会、邻长培训会1100余场次,“三长”利用驿站召开片区支部会、民情恳谈会1700余场次,“雷锋驿站”成为“三长”支部活动主阵地、便民服务主窗口、邻里议事主中心、邻长工作主站点,为“三长”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经常化开展民主议事提供了固定阵地。
(二)下好“一盘棋”,将“三长”队伍选优培强
坚持人往基层走、政策往基层倾斜,激发“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积极性,着力提升“三长制”为民、便民、安民功能。
一是择优推选,凝聚履职合力。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以“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将党员、后备干部、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群众熟、关系近、情况清的力量推选为组长和邻长,确保服务力量本土化、优质化。结合党员“闪亮工程”星光计划,区直机关安排党员干部下沉至街镇、片区,街镇安排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社区)、片区,协助邻长包楼栋、联住户。2023年,全区共派出32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三长”联户工作,带动和发展180余个协会组织、雷锋志愿者组织参与片区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人人争当邻长的热潮,服务群众的力量实现倍增。
二是培训赋能,提升履职能力。通过颁发村(居)民代表证、家庭户牌匾、开展表彰活动等方式,强化“三长”身份意识、履职动力。各街镇强化培训赋能,结合党员冬春训、屋场会等,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矛盾调解、应急处置、文明创建等重点内容,对“三长”进行“菜单式”精准培训,确保每名邻长每年至少接受1次学习培训。
三是科学管理,激发履职动力。各村(社区)对表现优异、群众认可的邻长、组长纳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收加入党组织。2023年以来,全区各级共计表彰541名“三长”,56名学历较高的邻长、组长成为村(社区)后备干部,57名“三长”吸收成为党员。强化动态管理,各街镇常态化走访村民和邻长,及时掌握邻长履职情况、思想动态。乔口镇蓝塘寺村制定《村民代表(邻长)管理办法(试行)》,对难以正常履职的及时调整并择优补充。全区已累计动态调整812名邻长。
(三)贯穿“一条线”,将运行机制理顺厘清
按照民声反映渠道和处置难易程度设置邻长“雷锋哨”、群众“热线哨”、 三长“攻坚哨”,形成全闭环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链条。
一是一线走访,邻长“雷锋哨”未诉先办。邻长主动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微小问题邻长现场受理、及时答复,一般问题由邻长吹响“雷锋哨”,在群众投诉之前提前掌握、主动介入、化解矛盾。月亮岛街道天鹅塘社区结合“睦邻服务日”活动,发动“三长”、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人员组团上门走访,与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及诉求。
二是分类联户,组长“热线哨”接诉即办。以群众需求、民生问题为导向,邻长、组长分别联系普通户、重点户,由组长牵头对“12345”群众“热线哨”较多的区域或家庭户进行重点联系。在街镇或职能部门接到来自所联系重点户拨打的“热线哨”后,组长、邻长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等优势,力所能及协助做好重点户政策解释、情绪安抚等工作,提高群众“热线哨”办理质效。2023年,全区“12345”政务热线群众满意度达97.08%,问题解决率为85.37%,群众“热线哨”同比下降6.3%。
三是共同会商,三长“攻坚哨”有诉共办。“三长”定期对“雷锋哨”“热线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筛选重复投诉、急难险重问题,提请村(社区)或街镇吹响“攻坚哨”,建立“三长会商、街镇和村社响应、部门联动解决”的闭环机制,特殊疑难问题由区级层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置,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治理提效。全区通过三长“攻坚哨”有效解决盘龙岭村夏季虾田电力供应不足、金星北路荷塘月色小区段交通安全隐患等33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
三、成效
“三长制”工作试点启动以来,全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自治氛围逐渐浓厚,逐步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路径。茶亭镇静慎村、乌山街道团山湖村、靖港镇福塘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茶亭镇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
一是扭紧了党群关系的“纽带”,基层治理的根基更加牢固。全区共推选出片长968名、组长4107名、邻长17158名,通过科学划片、依法分组、合理设邻,村(社区)党组织的触角加长、织密,1.7万余名“邻长”按照每人联系5-15户的要求,基本实现联户全覆盖,基层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更加上下通达、纵横联结。
二是布密了社情民意的“探头”,基层治理的反应更加灵敏。望城区常住人口将近90万,分布在130个村(社区),平均每个村(社区)约6923人、按照四口之家计算约1731户,按每个村(社区)“两委”成员7名计算,平均每个村(社区)干部联系约247户,很难做到有效联系服务群众。推行“三长制”后,通过“三长联动、包联到户”,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及时上报各类风险隐患,基本实现“微事不出邻、小事不出片”。
三是建强了思想工作的“网络”,基层治理的正向能量更加强大。“三长”中的邻长都是从本地域内“有群众基础、有热情、有时间、有耐心、有能力”的常住村(居)民中推选产生的,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经常走访邻里的过程中,畅通了政策宣讲、意见收集、信息互通、情感交流渠道,形成了党建引领力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治理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矛盾纠纷减少、风险隐患减少“四提双减”的良好局面。
四、启示
“三长制”是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体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实现了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变,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点多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环节,有效完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的根基,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长制”通过“片-组-邻”的组织架构,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最末端”,基层治理实现了快速反应、及时响应。
二是选好治理队伍是重要保证。推行“三长制”,关键是发挥好作为邻长的村(居)民代表的作用。通过发挥党组织优势深入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熟人活跃,凝聚党群合力。各村(社区)村情民情不同,邻长具有地方“特色”,通过因地制宜推选出的治理队伍,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解决了基层治理力量虚化空化现象。
三是建好治理机制是主要抓手。基层治理要从精细化治理着手,突出以人为本,以创新机制推动实现基层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三长制”与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融合,让邻长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上形成闭环链条,解决了网格“探头”感知不灵、“前哨”作用受限,联动响应不优的问题,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