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汤原县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16日17: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城区总面积11.37平方千米,现辖9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覆盖驻区单位122家、小区91个、居民41456户、65849人、党员935人。近年来,为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更好推动社区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赋能社区治理提质增效,汤原县创新打造“红色邻里”特色品牌,通过基层党组织负责“牵”、多方主体共同“治”、力量资源统筹“用”,最大限度将分散力量集聚为合力,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推进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化长效化,扎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3年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首批黑龙江省家教家风创新实践基地”“黑龙江省志愿服务‘五个100’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集体荣誉18个。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治理之“根”
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这一核心,加强党组织对社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动社区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一是织密建强社区党建网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完善“社区办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构架,科学设置社区党总支9个,成立网格党支部18个、网格党小组180个,把牢工作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三强”标准,选优配强网格党小组组长180名,设立党员中心户175户,与党员、居民结对147对,配备专业网格员136名,兼职网格员567名,实现党建“一张网格”全覆盖。二是统筹推进党群阵地集群建设。立足党员群众需求,投入10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9个、网格党群服务站5个,坚持在办公面积上做减法,在服务场所上做加法,让渡70%空间拓展党群服务功能,常态化“5+2”“8+3”延时、错时服务机制,打造凝聚群众的“红色地标”。三是持续做好党员培训管理。通过自我检视、民情恳谈、线上线下征求意见等方式,常态摸排整改问题,为471名在汤党员发放学习资料500余套,以推送“有声书”、邮寄资料、上门“送学”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特殊群体党员、“三新”党员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常在线”。四是常态深化机关社区结对共建。持续抓好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推动在职党员下沉常态长效、“办事服务”,形成社区、机关“两本账”,全程纪实工作情况。目前,全县43家机关单位党组织上半年为社区解决居民微心愿、老旧小区维护、环境打扫等问题50件,2416名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达3560人次。五是持续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打造“汤城红色物业”“党建赋能、一网通办”特色品牌,选聘15家物业企业服务91个居民小区,组建小区业委会68个,组建率达到74.7%。推进“交叉任职、双向进入”,30名社区“两委”委员和专职网格员进入业委会任职,15名物业企业负责人进入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担任兼职委员。明确35家职能部门内设机构,选派专业网格员481名公示挂牌服务;建立“民情110”10个,处置网格巡查事件630个、诉求事项310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二)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治理之“要”
筑牢社区治理法治基石,全面强化法治宣传和教育,增强社区居民法治意识,规范社区治理行为,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构建“普法+社区治理”新格局。大力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开展“一周一社区一讲法”活动,现场讲法、以案释法,耐心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时间节点开展宣讲活动26场次,大力宣传反邪教、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民法典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邀请公安、政法、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员为社区党员干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网格+调解”社会治理模式。总结推行“五诊”工作法,为各类基层矛盾纠纷把脉开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基层矛盾由“事后调解”向“源头化解”转变。截至目前,预防化解矛盾纠纷110余件。三是打造基层“本土化”法律服务队伍。落实《汤原县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实施方案》,培养社区“法律明白人”25人,开展法治宣讲等活动30余次,扎实打牢社会基层治理法治“底盘”。
(三)提升自治能力,夯实治理之“基”
把握社区治理关键环节,着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建强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一是深化自治载体创建。创建社区治理载体“红色居民议事厅”9个,健全“田字格工作驿站”“小訾说理”等议事平台运行机制,组建小区“红色圆桌会”44个,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切实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件。打造10处“佳家驿站”服务矩阵,高效、贴心、有效帮助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构建居民自治机制。持续深化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解决老旧楼改造、乱停车以及“飞线”整治问题266个。业委会成员带动无职党员、楼长、热心居民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9支,治理类投诉量同比下降25%以上。三是凝聚新就业群体合力。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选聘外卖员、快递员等18名担任兼职网格员,有效发挥“前沿哨兵”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新”动能。
(四)注重德治教化,激活治理之“效”
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激发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营造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一是倡导文明风尚。依托传统节日契机,创建“我们的节日”品牌,开展“龙腾盛世迎祥瑞·福暖社区庆新春”“喜气祥和闹元宵·共聚佳节话团圆”“粽香迎端午·共筑邻里情”民俗文化传承等活动10余次,在提高群众参与感的同时,搭建起邻里之间的情感“桥梁”,弘扬社区文明风尚。二是树立正向典型。举行“邻里节”颁奖晚会,推选“身边的好人”“社区好邻居”等正向典型,以“榜样人物”传递身边正能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切实提升道德感染力。三是营造和谐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红色先锋、橙色护航、黄色救援、绿色环保、青色健康、蓝色调解、紫色文娱”的“七色花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争创卫,创卫为人人”浓厚氛围。
(五)筑牢民生底盘,立足治理之“本”
牢记增进民生福祉是社区治理的根本目的,重点聚焦社区居民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一是延伸服务触角到居民“家门口”。依托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阵地优势,创新开设“社区爱心助老食堂”,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破解社区老年群体“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依托辖区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助菜联盟”工作模式,采取商家低价出售、社区兜底采购、群众按需点单、网格依单送菜“四步走”模式,有效解决商超生鲜蔬菜损耗浪费与丰富特殊群体“菜篮子”问题,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港湾”。二是打通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米”。大力实施“党建+就业创业”工程,有针对性建设绒线编织就业实践基地,以“守家创业两不误,孝顺挣钱全兼顾”为理念,通过“招、育、销”的方式,帮助下岗职工、全职女性、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现“再就业”。三是打造社区为民服务“一站式”平台。整合党建、民政、信访、社保等窗口,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第一时间传达惠民政策,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通过网络服务强化民生保障。创新推出“五色工作法”,以楼栋为单位绘制网格平面图,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包保工作机制,真正将党和政府关怀送到群众家里、留在他们心间。
三、取得成效
(一)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面强化基层治理,打造示范典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初步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建设新模式和工作新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在争先创优、服务群众等重点任务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与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比如,在网格化社区管理服务方面,全县43家机关单位党组织、2416名在职党员积极靠前作表率;180名专职网格员、136名专业网格员、119名社区工作者设岗定责、分户包片,一张网格全覆盖、一“网”情深暖民心;构建上下联动的三级网格化协调指挥平台,全面实现县、社区办、社区三级平台系统兼容对接、互联互通,形成“接诉即办”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制度,2024年平台受理办结事项达3500件。
(二)社区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利用好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全面摸清群众情况与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开设“社区爱心助老食堂”、打造绒线编织就业实践基地、开展“助菜联盟”等服务形式,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比如,建设社区探索打造了全市首家“社区爱心助老食堂”,为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低价餐饮服务。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并根据老年人饮食习惯制作清淡、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完善线上、线下两条助餐体系,线上支持刷脸支付,线下建立“爱心助老食堂+社区助餐+志愿者上门送餐”三级助餐服务体系,实现老年助餐进社区、进家门,惠及居民2000余人次。
(三)群众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在“网格+矛盾调解”的社区治理模式基础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营造普法氛围,传播法律知识,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运用“五诊法”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构建法治观念,用正确办法表达“诉求”,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升级,提高了社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群众法治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应当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摆在突出位置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持续强化党员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在宣传引导、组织发动上下功夫,坚持党员走在前、挑重担、作表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群众参与是基层治理的基础。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社区治理的最直接受益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落到实处,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鼓励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做到群众的事与群众商量、群众的事依靠群众解决。
(三)做实服务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在当前社区居民来源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的大背景下,应当为居民量身定做多元服务,让社区成为沟通社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引领共同价值主阵地,让群众享受家门口就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等服务,才能凝聚人心、汇聚民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社区和谐是基层治理的目标。通过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社区治理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使社区成为温馨的“大家庭”,培育“自强、互助、用心、融合”的和谐社区。
相关专题 |
· 党建专题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